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2022年可谓是零碳产业园元年——一批新建或改造的零碳产业园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背后的原因是:在双碳(碳峰、碳中和)目标下,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31%以上的工业园区在控碳减碳方面难以破解,低碳-碳转型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园区内企业的低碳发展愿望比以往更加强烈——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需要追踪碳足迹,而碳排放量较高的产品竞争力将减弱。
记者从零碳产业园多位相关人士处获悉,零碳产业园的基础是拥有零碳或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关键是要有储能系统和智能数字化技术管理系统的支持。
目前,零碳产业园区相关技术尚无障碍,但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政策标准仍有不少差距。业界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标准,推动零碳产业园区落地。
但业内人士认为,零碳工业园区不应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各地需因地制宜。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绿军告诉记者,工业园区物理空间要实现零碳几乎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产业园区将向低碳、零碳方向发展,但能减碳的减碳、节能降耗,并不需要一味追求零碳。
零碳工业园区元年到来
自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双碳”目标以来,各行业、各地区落实“双碳”目标逐步进入实践阶段,产业园区亦是如此。
据陈履军课题组统计,全国2543个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贡献了50%以上的工业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1%。这些工业园区燃煤机组占比高达87%,小机组数量众多,50MW以下机组占比高达62%。
2022年以来,各地零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不断增加。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内蒙古、福建、江苏、浙江、重庆、上海、云南、宁夏、青海、贵州等十多个省市规划出台了零碳工业园区政策文件。
“零碳”和“碳中和”工业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现阶段一般称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技术、交易等方式进行抵消,实现园区零碳排放。
概念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由于工业园区的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追踪等相应的标准和法规在全国还没有统一,很多零碳园区只能得到第三方机构的认可。
一些零碳工业园区获得了当地机构的认证。2021年1月28日,金风科技(以下简称“金风科技”)宣布旗下北京亦庄智慧园区成为国内首个碳中和园区。其碳中和证书由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符合标准的碳中和。
一些零碳工业园区通过了国际机构的认证。去年10月,远景集团宣布将在鄂尔多斯建设全球首个零碳工业园区,符合远景集团与法国检验认证集团( )共同制定的《国际零碳工业园区标准》。 )。.
计划实现零碳排放的工业园区还有很多,具体路径正在探索和开发中。占海南省工业总产值70%以上的杨浦经济开发区,目前正在制定零碳路线图。园区不再增设燃煤指标,将区内部分企业的燃煤锅炉改为生物质能源集中供能,为实现零碳发展做准备。
陈鲁军说,工业园区有上千个,如何减碳、控制什么、控制什么,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
零碳公园的基础: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能源系统的碳减排是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的基石,工业园区也不例外。建设零碳产业园区,最重要的是低碳能源体系。在实践中,重点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当地的可再生能源。
鄂尔多斯市风电新能源资源丰富,是建设零碳产业园区的优质目标。鄂尔多斯是一个工业大城市。该地区有许多工业园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40%,减碳压力很大。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众多传统工业园区的旁边,远景将打造一个全新的零碳工业园区。与旁边的传统高排放工业园区相比,零碳园区将实现100%的绿色供电和零碳排放。园区首座落成工厂为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将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一期产能10GWh。
园区企业使用的电力、蒸汽等能源系统100%采用可再生能源。远景高级战略总监张元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内动力电池项目年耗电量约5亿千瓦时,配套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年发电量也达到5亿千瓦时。正常情况下,园区可以绿色供电,但风电和光伏发电是波动的,园区通过与电网合作可以保证100%的绿色供电。当发电量超过园区用电量时,园区总发电量的20%,即1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将出售给电网,并获得绿色证书;在绿色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园区将从电网回购绿色电力。
张元说,园区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和产业规划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随着园区产业规模和能源需求的扩大,配套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也将同步扩大,保障园区的绿色能源供应。
与新建园区相比,现有园区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难度更大。海南省的碳排放量在全国垫底。正因为如此,海南最大的工业园区洋浦开发区面临着更加紧迫的低碳转型压力。基于海南有限的土地面积和有限的陆上风电资源,杨浦开发区引进了新奥集团。以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能源为基础,首先对园区南部企业的蒸汽能源供应系统进行改造,以减少碳排放。
杨浦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区内企业以石化、粮油、医药为主。2020年8月,由新奥集团承建的杨浦开发区万能能源项目一期投产,为园区企业提供零碳生物质蒸汽。同时,园区经营者要求新入驻企业不能再使用煤制蒸汽。目前,园区即将启动二期生物质能源供应项目,扩大生物质能源供应规模。
洋浦开发区管委会下属机构首席技术官张庆义告诉记者,洋浦目前正在筹划详细的净零碳排放示范园区规划。其中,能源系统改造是重中之重。除了增加生物质能的利用外,还将推动企业尽可能多地安装屋顶光伏。此外,未来海南新建的海上风电项目也将为洋浦开发区提供一些绿色电力。
在大部分资源禀赋不优质的地方,为了实现零碳排放,园区需要依靠绿色证书、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等相关交易来抵消碳排放。宣布实现碳中和的金风科技北京亦庄区就是这种情况。
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亦庄区外购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占整个园区排放量的85%;园区总用电量1573万千瓦时,其中482万千瓦时来自金风科技建设的风电。和光伏发电系统,其余电力从电网购买。在园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施节能增效后,还需要通过购买CCER来抵消碳排放,实现园区运营层面的碳中和。
CCER来源于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零碳和负碳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出售其CCER指标;买家可以通过 CCER 抵消他们的碳排放。CCER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林业碳汇等。
江苏省拟在无锡建设全省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参与园区能源体系建设的协鑫能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将重点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如屋顶光伏、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并将也影响园区内的物流、运输和供应链。能源系统提供绿色电力。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园区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购买绿电、绿电证书、CCER等方式抵消部分碳排放。
该负责人表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合作的电力公司对碳减排和碳排放抵消的需求明显增加。截至2022年2月末,协鑫能科已为用户购买了超过8.2万张绿色电力证书。
零碳公园的支柱:储能和数字技术
有了低碳能源体系,零碳工业园区还需要可靠的储能系统,以及数字化的能源消耗和碳足迹管理系统。
零碳工业园区的能源供应系统大部分是风电和光伏发电。这两大电源是波动和不稳定的,需要储能设施进行调峰以使其平稳输出。
目前在建和建成的零碳产业园区主要使用电化学储能,可以简单理解为大功率电池。愿景鄂尔多斯零碳工业园目前就是这样。此外,园区预留的20%电量与电网进行双向交易,电网也用作储能设施。
未来,利用水电解生产氢气和氨气作为储能技术将成为零碳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但相关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张元表示,远景计划在零碳能源岛鄂尔多斯新建示范项目,配备液态空气储存能源,利用液态空气发电,可解决长期问题。储能。目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储能系统可支持4小时,未来的零碳能源岛项目可实现天、周级别的储能。
张庆义表示,大规模依靠电化学储能对于耗能巨大的产业园区来说成本太高,依靠电网调峰不应该是零碳产业园区的主要模式。拟建在杨浦开发区的零碳园区不会对电网造成太大压力,也不会拥有高成本的电化学储能设施。这将是一个可回收、绿色、低碳的能源供应系统。
与可见的储能设施相比,零碳工业园区的另一支柱数字能源管理和碳足迹追踪系统,是零碳工业园区必备的软实力。零碳工业园区的本质是衡量和抵消碳排放数据。为了管理无形的二氧化碳,需要一个数字能源管理系统。
以天然气行业起家的新奥集团,在工业园区布局能耗数字化技术已有十余年,其泛在能源网络产品应用于多个工业园区。的低碳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包括碳排放量化模块、碳资产管理与交易模块、产品碳足迹模块等。泛在能源网络产品应用于杨浦开发区新奥生物质能项目。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长期部署基于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EnOS的“方舟”能源碳管理平台。该系统采用数字化手段,打通园区能源供应、生产、交通等各个场景的能源和碳管理,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全面跟踪和管理,实现零碳闭环。
科技公司也在能源管理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并开始落地。三峡大数据基地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零碳数据中心。依托三峡丰富的水电资源,园区将广泛运用华为数字化能耗管理技术。华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中心近三分之一的能耗来自温控系统。通过温控改造、数据建模和推理,年节电可达近3000万度。
华为计划将其安陀山基地建设成全球最大的“光储、直通、软”近零碳排放园区之一。“光伏储能、直接灵活”四个字分别是指光伏发电、储能、直流和灵活用电技术。这一系列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数字能源管理系统的支持。
零碳公园需要哪些制度建设
目前,零碳产业园区处于商业化初期,国内外对零碳产业园区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实施指南。未来,零碳产业园区需要更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在碳足迹核算、跟踪和管理方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提出要做好碳排放跟踪政策法规。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玉群认为,电池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方法论存在差距。要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学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制定全球碳中和规则。
欧盟已完成“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法律程序,预计欧盟碳关税将于2023年启动,届时出口至欧盟的产品将缴纳碳关税或购买碳排放权。因此,出口型企业落户零碳产业园区,生产零碳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例如,光伏出口龙头隆基在云南宝山建设了“零碳工厂”,为未来低碳、零碳产品的出口做准备。
相关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制定零碳园区规范。远景与必维联合制定的《国际零碳工业园区标准》已经发布。标准提出,零碳产业园区应具备四个特点:以零碳能源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以零碳产业和技术与应用发展为核心,以智能管理为核心,以低碳能源为核心,打造低碳产业。 -该地区的碳转型势头。金风科技近期开始编制《工业园区碳中和设计指南》和《工业园区碳中和评价方法》。
除了明确标准和规范,业界还希望在“双碳”目标下开辟多种政策工具。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希望建立健全覆盖全国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碳账户机制。通过将绿色用电纳入碳排放核算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减少碳排放,向绿色转型,缩小用电与碳的差距。连接机制。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