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王少少)日前,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资源配置优化,六部门等部门联合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
《行动计划》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的重点任务,从而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节能标准覆盖面,加强重点用能行业和领域对标。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新华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行动计划》有利于明确节能标准在工业能效提升中的新定位
全球80多个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强制性能效标准。美国的强制性能效标识、日本的能效“领头羊”、欧盟的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uP指令)都是以节能为基础的。基于标准。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绩效评估、能源审计和能源服务等节能标准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的热门工作领域。
“节能标准不仅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共识,也是工业能效提升的制度基础,是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在赵新华看来,节能标准是工业能效提升的基本保障。体现在以能耗和能效强制性标准为基础的节能监测“底线”、以先进标准为主导的能效“引领者”、“能效之星”、绿色制造系统、绿色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对标是基于节能诊断和节能服务,为企业“促进发展”,为电机、变压器等通用产品的能效提升行动“奠定基础”。
赵新华表示,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引导企业用户改进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帮助企业采取引领全球供应链绿色化进程。
一是节能标准通过准入指标倒逼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用能设备产品,规范企业合理使用能源。
二、节能标准通过先进指标、高效技术装备产品等引导企业对标对标,加快节能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第三,节能标准带动技术创新和普及,有利于构建节能产业生态系统,增强市场对节能新技术和产品应用的信心和动力,有利于加快推进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及设备应用。
《行动计划》有利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节能标准化的新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节能标准化工作正在实现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从“单一节能”到“系统节能”的转变,并从“规范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工业节能要实现低碳能源、全过程系统节能、精细化管理转型。节能标准化工作要面对新形势、新形势任务,提速,更深。继续引导和护航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赵新华说。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中和峰值,创造条件实现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尽早。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污染减排和减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为实现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行动计划》提出加强能源供需双向互动,统筹利用不同能源积极构建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类型,积极构建电、热、冷、气多种能源高效互补的产业能源结构。系统部署将加快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工业能源利用多元化和绿色化、终端能源电气化和低碳化。 .
赵新华认为,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终端能源设备的电气化、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及相关高-高效储能、氢能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关键技术装备标准亟待加快完善。
关于如何将节能工作进一步延伸到源头和末端,形成“源头减量化、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行动计划》提出要坚持系统理念,统筹提升,以用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全链条整体能源效率为重点,稳步有序推进产业节能从局部个体节能向产业节能转型到全过程系统节能。
赵新华表示,这要求新的发展阶段要以单设备、单工艺环节的高效率为基础,着力向整个能源消耗系统的最高能效转变,也需要建设和完善节能咨询、设计与评价体系。 、监控、审核、认证及跨行业耦合能效提升等技术标准,构建有效的标准化支撑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国家强制性能耗配额标准达标率超过90%,电解能效水平铝、平板玻璃、铜冶炼等行业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用能标准化基本得到保障。但精细化能源消费仍存在能源计量精准、过剩能源高效利用、能源系统管理、智能调度等不足。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使企业能够精细化管理能源消耗,挖掘节能潜力,打造世界领先的超级节能工厂.
《行动计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工业能效方面的赋能作用,推动建设具有国家意识、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加快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鼓励企业深化能源管控体系建设,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信息采集与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受能效约束的多目标运营决策优化。
“这项措施要求加快制定和修订能源智能化、精细化管控基础、技术和规范标准,”赵新华说。
《行动计划》有利于共同开创工业能效提升和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以来,工业节能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工业节能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约700项能耗管理方案,初步建立了工业节能标准体系,有力保障了工业节能监测、节能诊断,节能“领头羊”选拔。
赵新华建议,为切实贯彻落实《节能标准化行动计划》新要求,各标准化技术组织、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行业企业和三方机构要共同努力,不断加强以下四个方面:节能标准化工作。
一是加强标准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各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领域标准分散、重叠、粒度不均等问题,培育一批优质能源——节约标准化人才,推进节能绿色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工业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库。
二是不断优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供给结构。例如,加快完善能耗限值、产品和设备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运行检测、监测和管理等领域的节能标准,完善能源核算配套标准。检测、认证、评价、审核、诊断、监测和服务等。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优质的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企业标准。
三是建立引用节能法规的标准体系和政策实施的配套标准体系,在制定法规政策文件时积极应用标准。节能标准的修订和指标的完善要与时俱进,促进政策、制度实施与标准制修订有机结合。各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四、积极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节能标准化活动,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积极贡献中国技术方案,继续开展国际比较分析与国内节能和能效标准,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相互兼容,促进国际标准互认和合格评定活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