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1日“精准、精细、精准”,山东省济宁市探索智慧环保监管模式,精准施策,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空气、水持续改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PM2.5、PM10浓度分别提高35.6%和36.6%,空气质量率提高15个百分点。被誉为鲁西南的母亲湖。南四湖水质连续18年清澈清澈,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达到9%以上9.5%。
“外观”改善生态恢复
走进太白湖新区京杭大数据中心项目部,墙壁干净,道路干净。项目部引进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结合PM2.5、PM10等监测数据等监测数据在平台设置临界值。当超过临界值时,自动开启洒水装置,控制现场扬尘。 “这几年,不仅工地周围围合整齐,还有洗涤抑尘设备,道路干净整洁,丝毫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徐胜利说,公民。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王益彤表示,济宁市历来高度重视各类扬尘污染治理,在10个大气重污染地区建立“十条工作线”和治理任务,其中5条工作线分别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线,“十三五”期间济宁市PM10浓度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二。
济宁市微山县湖兴村作为建在南四湖流域湖上的纯渔村,远离镇站,四面环水,交通不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仅降低了村里的“水”,还威胁着水生态。如今的湖兴村,生态码头代替了船舶停靠点,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污水管网。村庄周围原有的黑臭水体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幸福指数,父母和村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村已经成为微山湖区的一个新亮点。”微山县湖兴村村民华洪超说。 微山县生态环境局局长范彦强说,南四湖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输水干线和重要的蓄水库。分流项目。江湖水质的稳步改善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
站在凉山县昭鱼堆乡黄河坝头上,河面波光粼粼,成群的鸟儿在水面上掠过,滩区的小米害羞地低着头,潺潺的水声河水与周围景色相得益彰,水清岸绿,河水畅通,景色秀丽,勾勒出黄河壮丽的画卷。两年前,黄河两岸给人的印象还是“脏乱差”。济宁市委、市政府决心提前一年完成黄河漫滩“清废”行动。 2021年7月,成立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专项集中整治班,共清运黄河滩区建筑垃圾240.5万立方米,“乱占”企业13家被拆除,13家企业被查处。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问题23项;黄河岸线10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户全部配备高标准的粪便处理设施;完成5000亩黄河生态林带建设。 “现在环境变好了,我想在黄河岸边多住几辈子。”在黄河滩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民杨奇松说。
据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斌举介绍,2021年,济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6天,比上年增加24天。去年同期,优良率67.4%,在山东省提高排名第一。 1、同时,2021年济宁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28个地表水国控、省控评价断面年均水质全面达标,淘汰入湖河流年均值40条。点位已全面达标,2020-2021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科学政策,精准治疗
“市智慧环保平台发现报警信息,显示任城区某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用电异常,该信息将第一时间推送至市生态环境局任城区分局尽可能,分局执法人员将立即处理。”据济宁市智慧环保监督指挥中心主任李成高介绍,全市智慧环保平台建立了“1+2+1”的小时值超标、异常在线监测等报警快速响应机制。用电监测,报警信息发出后,立即传输至所属县市智慧环保平台,执勤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处理可能,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市级智慧环保平台。处置后一周内上报处罚结果的问题处置模式,实现了环保问题的高效闭环管理。在线监控报警数从此前的平均每月 4605 次下降机制落实到2022年平均每月579人次,下降87.4%,异常排污次数明显下降。
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和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宁市确定了全球治理的方针,坚持水环境、水资源“三水” 、水生态,深入实施南四河流域。湖盆水生态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深入落实“一河一策一专班”,全面建设由109个水质在线自动站组成的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全覆盖水质监测全覆盖。对全市2206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调查、追溯和归档。据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王新华介绍,济宁市制定了《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济宁能耗管理,加强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护;建立全省最多的跨县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流域内33家企业率先实施高盐水治理,全面落实城市生活污水、黑臭水体、高盐水、农业面源治理等政策。
与水、大气污染防治相比,危险废物监管起步较晚,传统的危险废物管理方式仅限于“手工上报”和“定期上报”的统计汇总层面,导致不完整的统计数据和增加的环境影响。执法困难。为克服传统危废管理方式的不足,济宁市于2018年搭建危废智能监管平台,逐步向实时收集、实监管、精准管理的目标迈进。在济宁市危废信息大数据监管平台上,全市垃圾产生量、自用量、转移处置量、企业处置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脑或手机登录平台,对危险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和处置进行实时管控。”据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与固废管理科科长朱明介绍,目前济宁市已有1000多家工业废物产生企业和医疗机构纳入平台,实现了全程、无缝监管危险废物。
环境治理专家建议
济宁作为山东老工业基地和典型的煤炭资源城市,煤炭消费总量较大,主要集中在煤电和焦化行业。其中,煤炭消费总量占全省9.4%,居全省第二位。 “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加快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走科学发展道路,才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根本出路。”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王一桐说。结构性污染已成为济宁市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特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需要调整优化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要紧紧围绕深化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任务,实现污染减排和减碳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同时,济宁工业结构重。三大产业结构为11.7:39.2:49.1,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在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耗中,电力、供热、煤炭、造纸、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占77%,重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仍较大。 “产业结构更加集中,能源结构更加以煤为主,这两点属于传统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能源结构调整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赵青博士指出,要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加快从“煤”电向“绿电”的转变,但目前新能源的使用比例为仍然很低,主要问题还是在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制约,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协同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能源创新的发明和应用技术,逐步形成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闪电记者齐顺峰通讯员杨刘吉宁报道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