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8地出台超低能耗建筑激励政策
时间:2022-04-27   

01 苏州:近零能耗建筑项目示范

2021年12月2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了《苏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要求:加强技术攻关。围绕自主可控BIM软件、施工机器人、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集成建筑构件、精益施工技术、集成装配装饰技术等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突破零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与优化、工程质量检测等核心技术。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屋顶光伏发电、房屋保温等技术,逐步落实民用建筑75%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建筑节能监管,探索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开展近零能耗建筑等示范工程。

02 温州:实施超低能耗建筑强制性标准

2021年11月16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温州市建筑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认真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求,修订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完善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落实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强制性标准。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建筑、政府投资项目、医疗等高能耗、高碳排放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酒店,商业。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增加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

03泰安:到2025年底,超低能耗建筑总数达到25万平方米

2021年12月3日,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发布了《泰安市“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泰安市市区、功能区以及新泰、肥城、宁阳、东平四县(市)的装配式民用建筑比例将达到40%,组装率不低于50%。 %。全市以先行先试、点对点的方式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建设项目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100%,BIM应用率不低于10%。

04海南:“十四五”末将建成1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

2021年10月15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积极对接国际先进建筑节能理念泰安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加强对符合气候的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的专项研究海南省特色和资源条件,推动建立热带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推进具有海南特色的超低能耗技术等适宜技术开发应用,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示范。

到“十四五”末,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标准将在城市新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全面执行;至少2座典型建筑实现零能耗,建成1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完成500万平方米老城区节能改造。

05青海:推进“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清洁能源”建筑发展

2021年12月6日,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7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智能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实施意见》要求: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现行绿色建筑标准,逐步提高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的比例,推动绿色建筑的创建。逐步提高超低能耗建筑和清洁能源建筑的比重,推动“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清洁能源”建筑发展。积极推动太阳能应用设施设备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加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促进建筑产品绿色转型升级。

06北京: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农舍

2021年12月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北京市抗震节能农房建设工作计划(2021-2025年)》。

《方案》要求,申请实施抗震节能建设的农舍,建成后必须达到以下建设标准。抗震方面应满足8度设防要求,参照《农村住宅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规程》(DB11/T536)、《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 (-2008)); 在节能方面,外墙传热系数K值不宜大于0.45W/(㎡k),传热外窗系数K值不大于2.7W/(㎡k),等级不低于B1,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农舍。

07安徽:滁州市成为全省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城市

2021年12月16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文件《关于2022年安徽省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专项资金纳入项目的公告》。

在《拟列入安徽省2022年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名单》文件附件5中,滁州市被列为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城市。

08安徽:滁州成为全省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城市

12月9日,为规范和加强石家庄市建筑节能补贴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石家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石家庄市财政局印发《石家庄市建筑节能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原文如下: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