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宜居城市新模式
时间:2022-04-13   

青岛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健康发展方法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城乡建设。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青岛市专门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机构,编制了《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和《青岛市海绵城市系统实施规划编制纲要》,建设全市统一实施方案。“专项规划确定格局、详细规划确定指标、系统规划确定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突出市场化思维,通过政社资本合作、企业自筹、财政补贴等方式,拓宽海绵城市投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共46.

推进综合管廊建设。颁布实施《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为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技术研发,共获得技术专利26项,创新解决了重力流管道进入和后期维护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坚持“多维度协同、全局规划、综合保障、多元化建设、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收费、统一监管”,全力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投运综合管廊118公里,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把老城区有机更新作为民生重点,对近60座老建筑实施“红瓦修复工程”,让老城区更加生机勃勃。启动广兴里大学路、沂水路及周边地区综合整治工程,示范带动全市老旧小区全面复兴。紧紧围绕改善人居条件、扩大市场内需,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共同参与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创新实施。改革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允许提取本人或者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作为个人缴费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组织海尔、日本电产等地方企业以优惠价格为居民更新空调、热水器,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提取土地收益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财政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90多个,建筑面积2200万多平方米,改善了约3.2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组织海尔、日本电产等地方企业以优惠价格为居民更新空调、热水器,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提取土地收益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财政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90多个,建筑面积2200万多平方米,改善了约3.2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组织海尔、日本电产等地方企业以优惠价格为居民更新空调、热水器,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提取土地收益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财政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90多个,建筑面积2200万多平方米,改善了约3.2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提取土地收益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财政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90多个,建筑面积2200万多平方米,改善了约3.2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提取土地收益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财政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90多个,建筑面积2200万多平方米,改善了约3.2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扎实推进宜居村镇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村。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攻坚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等级认定、安全保障全覆盖。建立“区市规划、镇街监管、村级收集、市场化服务”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模式,探索形成“分类分级”的全链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交付、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搭建全市农村厕所改造智能化管护平台,实现300多户自然村农村公厕全覆盖。按照气电用电原则,用政策和制度扶持激励,19.5万户农村家庭实现清洁取暖改造。

开展美丽村屋建设,打造青岛民居样板。编制青岛市市级推进美丽村屋建设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一村一品”的试点示范作用,加快美丽村屋建设步伐。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风貌塑造。在完成村内道路修缮、给排水整治等村容改造的基础上,依托当地独特的村落特色和历史文化,新建升级一批贡鹅亭和新景园并升级。寄宿家庭项目。建立一个“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提质增效

建设优质绿色建筑。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源头控制,要求县城及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将绿色建筑发展指标列为土地流转的必要条件。坚持规划引领、政策驱动,完成了《青岛市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年5)》)和《青岛市关于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超低能耗建筑”。最大的被动房公共建筑,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等一组超低能耗建筑,形成了科研技术领先、集聚优势显着、产业规模突出的全产业链体系。协调人保财险中德生态园被动房住宅推广示范社区项目(二期)发布全国首个超低能耗建筑绩效保险政策,以保险形式保障超低能耗建筑项目质量.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标志项目153个,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协调人保财险中德生态园被动房住宅推广示范社区项目(二期)发布全国首个超低能耗建筑绩效保险政策,以保险形式保障超低能耗建筑项目质量.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标志项目153个,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协调人保财险中德生态园被动房住宅推广示范社区项目(二期)发布全国首个超低能耗建筑绩效保险政策,以保险形式保障超低能耗建筑项目质量.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标志项目153个,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

加快实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建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模式,由居民或业主发起,委托实施单位筹集资金实施改造。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中,为解决银行信贷不动产抵押不足,现有设备无法抵押融资的问题,创新采用“贷款+融资租赁”双信用借贷模式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截至目前,共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47万平方米;完成住宅节能热力改造3100万平方米,38.70,000 名居民受益。青岛市被评为全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和全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应用拓展

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施工方式升级。出台《促进青岛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提前预售、免征建筑垃圾处理费、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等激励支持政策机制,引导上下游产业。联动提升绿色建设水平。“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装配式建筑2281万平方米,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16个,

推进建设过程绿色化,促进资源利用升级。创新建立扬尘治理“345”长效管控模式,即全面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三化”管控模式;突出环境保护、土石方施工阶段、渣土运输进出工地、污染天气时段等重点领域“四点”管控;采取格点巡查、抽查巡查、夜间不间断巡查、差异巡查、回望压实“五位一体”监管方式,运用空防、物防、技防综合整治。进入“2.0时代” 的粉尘控制。建设工地渣土运输车人工智能识别与控制系统,运用智能技术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筛选,配合在线扬尘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形成对工地渣土运输违规必查的震慑作用,并形成完整的远程、智能、实时管理系统。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培育建筑垃圾回收企业39家,全市年建筑垃圾回收量达到3200万吨以上,利用率达到70%以上。运用智能技术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筛查,并配合在线扬尘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形成对施工现场渣土运输违规必查的震慑作用,形成完整的远程、智能、实时管理体系。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培育建筑垃圾回收企业39家,全市年建筑垃圾回收量达到3200万吨以上,利用率达到70%以上。运用智能技术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筛查,并配合在线扬尘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形成对施工现场渣土运输违规必查的震慑作用,形成完整的远程、智能、实时管理体系。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培育建筑垃圾回收企业39家,全市年建筑垃圾回收量达到3200万吨以上青岛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创新绿色促进机制

申请国家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目前正在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申请成为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项目。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抓手和落脚点,着力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功能、塑造特色、提升形象。开展绿色建筑、历史文化保护、绿色建设、美丽乡村7大23小任务,提高绿色生态水平,建立绿色建设体系,形成绿色生活体验,自觉绿色生活方式,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带动胶东5个城市的绿色发展。共同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牵头建立覆盖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胶东5市的城乡建设区域绿色发展联动机制,以住房保障、城市建设为重点、村镇建设等重点方面,充分发挥协会、学会、商会、专家等作用,推进共谋、绿色共建、农村共建、民生共享、市场共通、胶东五市合作协商,促进区域要素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区域绿色发展。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