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采暖季将至,北方各地供暖蓄势待发。“曹妃甸已经准备好供暖了,只要政府下令,我们随时可以开始正式供暖。” 近日,曹妃甸供暖(以下简称“曹妃甸供暖”)负责人王树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采暖季,曹妃甸热力将在曹妃甸工业区开设新办公楼。目前,各部门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位于写字楼二楼的代表当前供热行业最先进水平的智慧供暖监控调度中心处于热备运行状态。
曹妃甸采暖智能采暖系统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采暖智能远程监控。2019/2020采暖季运营元年,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效保障了曹妃甸工业区140人。10000多平方米的采暖,节能和经济效益显着。
“今年冬季新调度中心启用后,系统功能将进一步完善,曹妃甸供热全网供热保障能力将比上年提升到更高水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及企业的竞争力,预计会更加明显。” 谈及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冬季供暖,王树芝信心满满。
(记者|童晓波)
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推动区域集中供热高质量发展
“从曹妃甸的实践来看,在供暖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步上涨的双重压力下,智慧供暖平台的建成运营对推动区域集中供热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依托平台核心技术的方方——(以下简称“科亚科技大学”)总经理杨涛告诉记者。
杨涛进一步介绍唐山发电厂能耗管理系统,曹妃甸热力智慧供暖系统建立针对热力用户舒适室温的反馈控制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热源、热力站、热网进行自动优化和控制,从而有效解决问题。二次网络的水力不平衡和加热和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从2018/2019采暖季监测数据分析,曹妃甸采暖小区平均室内温度为23℃,始终保持采暖用户室温在舒适范围内(20℃-24℃)。 °C),既没有供应不足也没有供应过剩。在按需供热的同时,保证了热源的最大节能。
曹妃甸热力调度监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监控热源和热站运行数据
“与往年采暖季相比,去年采暖季智能采暖系统的使用,不仅显着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大减少了用户对采暖不足的投诉。在线支付方便用户" 王树芝说道。
数据分析显示,与2018/2019年采暖季没有建设和使用智能供暖系统相比,2019/2020年采暖季采暖面积增加10.8%,采暖时间延长1受疫情影响31天。在此情况下,曹妃甸热网整体用热量下降7.9%(实际用热量指数下降16.9%,日用热量指数下降27.8%),节约热量如果超过6.,将节约标准煤2100多吨,减少CO2排放5300多吨,SO2排放约43吨,烟气排放量约22吨。
同时,在2019/2020采暖季,仅电厂购热成本就可节省187万元以上,智能供热系统建设的投资成本可在两到三年内收回。
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支持
深挖热能大数据的价值
据统计,目前,热力企业的水、电、热和人工成本占供热总成本的70%以上。“在终端供热价格无法改变、热源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要想生存下去,只有想办法不断提高供热保障能力、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王树芝说道。
特别是近年来,在清洁供暖、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的推动下,供热企业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转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据测算,在现有条件下,供热企业平均有15%左右的节能降耗潜力可以挖掘。在此背景下,通过智慧供暖系统的建设,深度挖掘热力大数据的价值,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力成本,成为供热企业发展的关键。 .
唐山曹妃甸热力服务站
曹妃甸工业区智能供暖系统由曹妃甸热电、河北工业大学、科亚工业大学于2019年联合开发建设,当年投入运行。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典范,也是唐山市率先完成与市级监管平台对接任务的。企业级智能供暖平台。该项目投资超过600万元。河北工业大学提供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持,科亚工业大学提供自主研发的产品体系。
王树志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曹妃甸供热智慧供热信息系统已实现供热全过程(从热源、一次网、到热站、二次网,再到热用户)。,智能化,智能化管理。
今年,在采暖季前,曹妃甸热力已完成辖区内全部55座火力发电站自控系统的升级改造。所有换热站均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化的自动化控制,以及“生产-客服-收费”三位一体的管理。.
“今年,我们选择了供热面积约8.4万平方米的玉海区F区热站作为试点,实施了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的升级改造。与去年相比,热站接入居民,用户二次热网的水力条件将更加平衡,这意味着该地区工商业和住宅用户的室内温度将更加可控,并且用户将能够享受到更舒适的供暖服务。” 王树芝说道。
政府推动建立领导者
《城市供热监管信息网》
城市能源系统是与城市主要功能相关的基础设施。作为北方城市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智慧供暖系统的建立得到了众多城市供热管理部门的支持。此外,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为城市供热信息化升级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
据悉,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8年开始牵头建设省级供热信息化监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国内首个省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 2019/2020 供暖季。其中,唐山市等13个城市、138个县(区、市)供热监管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的无缝对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系统功能开发,唐山市都处于全省前列。
“全市供热监管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已完成,实现省、市、县、供热企业、供热用户三级监管、五级联网。” 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马海波告诉记者,目前,唐山市辖16个县区的热力大数据已全部打通,涉及供热面积为约 1.75 亿平方米,共有 164 万热用户。这标志着唐山市实现了全市“供热监管信息一网”,供热运行进入大数据监管阶段。
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热监管信息指挥中心
唐山热力智能供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记者在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热监管信息指挥中心注意到,该平台功能涵盖全市供热运行监控、热源保障、热网监控、用户服务监督、安全预警保障、企业监管、供热保障能力预测、信息发布等,各级平台之间实时数据共享和指挥联动,从而为科学高效的政策实施和有效供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经过上个采暖季的多次论证和实践验证,我们认为建立供热管理运行大数据平台,实现城市供热监管信息网络化,提供供热保障网络化。在新的治理形势下,城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府对供暖全过程的监管,并以此为基础,为唐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马海波指出。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