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近日,一则简讯发布:《洛阳联通通过AAU深度睡眠降低5G基站能耗》,号召解决5G基站能耗带来的运营成本与用户收入的矛盾。5G基站的射频单元(AAU)在不同时间段定时开启深度睡眠功能,从而实现对基站设备进行智能能耗管控的目的。
简单来说,为了节省电费,洛阳联通每天都会定时关闭旗下在线5G基站。据其快讯,通过对某厂商业务区域已开通的600个AAU实施全时深度睡眠,预计每天可节省电费3125元。
相信洛阳联通发布这份简报主要是为了宣传5G基站深度睡眠功能的节能效果,但通过每天定时关闭5G基站来解决不能用电的问题。也反映了5G发展初期的草根运营商。常见困境:5G网络大规模建设与5G用户增长缓慢的矛盾导致5G网络闲置,出现运营商承受不起5G设备高功耗只能关机的怪现象打开后。
要解读这一怪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必须从三大运营商在5G网络建设策略上的失误说起。
5G技术应主要在To B领域全面发挥作用,现已成为业界共识。因此,5G网络建设应遵循按需建设的市场规律,根据垂直行业的产业需求分阶段建设。不过,我国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建设战略,依然是复制4G服务消费用户的经验,追求大规模一次性连续覆盖。每年超过1800亿建设60万个基站的投资,基本上是在掏空运营商。的腰包给了特定的公司(华为)供血,虽然在短期内通过加大投入为GDP做出了贡献,但其市场后果却呈现拔苗的趋势。目前,运营商正以每周新增10000多个基站的速度在5G上发力。截至6月底,已开通5G基站超过36万个。运营商的希望是一步完成网络建设,修好路,不用担心没车;然而残酷的现实是,5G市场在需求端依然找不到方向:手机用户对5G感兴趣,却不知道怎么花钱升级,未来5G能做什么?根据工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虽然运营商号称5G套餐用户已突破1亿,但全国实际接入5G网络的5G终端数量仅为6600万台。也就是说,在360中,三大运营商共建000个5G基站,仅接入6600万个5G终端,平均一个基站仅接入180多部手机!要知道,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建设以室外宏站为主,基本都是大配置。特别是为了与中国电信实现200M带宽共享,中国联通购买了320W大功率设备。据洛阳联通实测数据,AAU在空载状态下的平均能耗已经在488W到634W之间。要知道,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建设以室外宏站为主,基本都是大配置。特别是为了与中国电信实现200M带宽共享,中国联通购买了320W大功率设备。据洛阳联通实测数据,AAU在空载状态下的平均能耗已经在488W到634W之间。要知道,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建设以室外宏站为主,基本都是大配置。特别是为了与中国电信实现200M带宽共享,中国联通购买了320W大功率设备。据洛阳联通实测数据,AAU在空载状态下的平均能耗已经在488W到634W之间。
接入网络的5G终端数量少得可怜,但开通的5G基站功耗却高得吓人。因此,基层运营商只能加快建站以应对开通任务,同时冬眠和关站,以节省真金白银。和洛阳联通一样,定期对已入网的5G设备断电并不是独创,而是很多运营商和本土企业背负着性能指标的通行做法。虽然这可能会导致少数5G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无法使用5G网络,从而影响他们的5G体验,但从评估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草根运营商确实是无助。因为除了5G基站的高能耗之外,三大运营商不得不采取资费优惠或终端补贴等措施,大力刺激4G用户转用5G套餐,带来的不仅仅是营销成本。增加,以及股票业务收入的损失。以笔者亲身体验为例,中国移动的168元4G畅享套餐已改为128元5G畅享套餐。数据流量保持每月30G不变,语音通话从450分钟增加到500分钟。但是手机还是4G手机,使用的网络还是4G网络。5G业务没有收入,但市场成本和运维成本在累积,这势必导致运营商的财务状况恶化。为减轻资金压力,运营商除了对已开通的5G基站实施定期关停以节省电费外,只能求助于乙方动刀,更大程度将成本转嫁给下游供应商。
2020年7月21日,中国移动1.192亿芯公里普通光缆采购招标开标,国内光缆企业“血流成河”成为最新典型案例。在5G需求带动下,中国移动集采规模从1.5亿核心公里增长到1.192亿核心公里,同比增长约13%。虽然需求有所扩大,但对集中采购报价的要求较低。购物后,厂家的最终报价不到20元。这是继去年光纤价格从60多元直接降到30多元后的新一轮降价。腿价。估计这些光纤厂商都没有想到,三大运营商都去搞5G了。原本是行业需求旺盛、产业链利益共享的大好局面。他们是如何最终成为上游的主要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通讯的。到了下游配套产业喝汤的时候,运营商的锅里只剩下水了?5G的发展如何以恶性竞争加剧、损害产业链健康发展为代价?究其原因,是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建设策略偏离了行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没有遵循快启动、慢培育的节奏,并逐步增加体量,逐步催化5G市场的成熟。5G商用牌照提前半年发放,三大运营商在R16标准被冻结之前就展开了大规模的SA军备竞赛。除了在建站数量上展开竞争外,本想通过共建共享节省投资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使用了200M带宽的高起点建网,寻求在网络容量和性能方面压倒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似乎处于劣势。获得了2.6G频段,其产业链成熟度弱于3.5G频段,但在决定5G建网策略时更加明智:虽然是5G建设不过其160M频段中至少有60M可以用于4G基站能耗管理系统,所以中国移动25万基站建设走的是明5G栈道、暗4G陈仓的路线。在5G用户规模启动前,2.5G频段新增基站可主要用于缓解4G网络压力,为其现网7.5亿提供更好的体验4G用户,
相比之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3.5G频段上的200M宽带网络建设,号称高起点,其实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很深的坑。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文库司长盛赞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过共建共享,率先建成全球最先进的200M大带宽5G网络,但实际情况是,这两家运营商虽然赢得了世界领先的声誉,但由于全球独家采购200M基站设备的需求,失去了成熟3.5G产业链的成本优势;
与中国移动的2.6G频段相比,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3.5G频段已经遭受了更高的损失,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才能实现同等水平的5G覆盖作为中国移动。,多建站,选择320W大功率设备支持200M带宽意味着更多的电费。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联通洛阳分公司每天都会定时关站,作为一种创新技术的推广。当然,也有人会说,这是任何网络技术升级初期的必然之痛。随着5G网络的加速建设和覆盖到位,必然会带动5G用户的快速增长,导致网络利用率低,业务收入不足。电费问题自然得到解决。但这其实还是从以手机用户为导向的传统网络体验来看5G,与运营商目前错误的建网策略如出一辙。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主流5G基站设备空载功耗约为2.2-2.3千瓦,满载功耗约为3.7-3.9千瓦,是4G基站的3倍以上;并且由于5G频段高于4G,要达到同等覆盖水平,5G基站数量也需要翻倍。然而,
三大运营商运营和维护规模相当的4G和5G网络是长期趋势。5G网络的初期建设投资和后期运维支出是4G网络的数倍已成定局。追求5G输出收益的愿望注定要失败。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云在2020共赢未来全球线上峰会上发表了题为“释放网络潜力,激发业务增长”的主题演讲。5G To B业务是运营商商业成功的关键。但是,如果说5G商业成功的关键是ToB业务的发展,
在此前国内5G招标中以最高价格获得最高绝对份额的华为,在刚刚举办的2020双赢未来全球线上峰会上,几乎掏空了三大运营商的腰包,瞄准了国内外运营商。客户给出的最新建议是:“重点热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应用覆盖”、“精准建网,最大化网络价值”!
听到这个最新提议后,我不知道这三大运营商如何将三、400,000个5G基站输血订单给华为。解释一下?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