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焦点访谈:超低能耗建筑变“绿色”
时间:2022-03-03   

央视新闻(焦点访谈):本周是全国节能宣传周,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减碳、绿色发展”。说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要注意省电省气,家里少用空调,大热天用空调制冷时要提高温度。而且在冬天,暖气不宜过热。这些都是减少碳排放的方法,但似乎影响了生活的舒适度,好像减少了能源消耗,房子住起来会不太舒服。但是,现在有这样的建筑,不仅环保友好低碳,而且冬暖夏凉。很多人已经体验过了。他们住在那里时感觉如何?

家住河北高碑店的张先生今年1月搬了新家。虽然只住了半年多,但张先生发现,住在这所房子里的感觉,和他以前住过的所有房子都不一样。他手机里的APP记录了家里的温度、湿度等各种实时数据。

张先生说,自从搬进新房子后,他不再需要暖气和空调,而且一般不开窗。取而代之的是大楼统一的新风系统24小时不间断工作,更换空气并调节湿度,使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处于人体最舒适的状态,温度一直保持在20-25度,空气的pm2.5值也降低到个位数。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使用新风系统24小时调温换气并不是一种节能方式,因为耗电量可能非常高。所以,张总也很关心这个新风系统每个月耗电多少,耗多少。

张先生给我们交代:春节前他搬进了新房,供暖季持续了一个半月。而这样80多平米的房子,如果是传统的集中供暖方式,一个半月的供暖费用至少要700-800元,而这四个月新风系统的费用是不到300元,就这样解决了。加热和绝缘问题。生活更舒适,采暖保温成本大大降低,能源消耗也大大降低。这么好的事情是怎么来的?原来,张先生居住的小区是我国最早建成的超低能耗建筑小区之一。那么什么是超低能耗建筑,为什么它不仅能住得舒服,还能节能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所所长徐伟表示:“从广义上讲,有三点。首先,使建筑围护结构具有高性能,例如使用高性能窗户,好,外保温结构;另一项技术是有效大大提高建筑能源系统的效率;第三部分是开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等,这些能源直接为能源供应建筑,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传统房屋不节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屋密封不严,室内外热交换快。外部能源,例如中央供暖或空调,需要不断地用于加热或冷却。超低能耗建筑采用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弥补了这一点。建筑立面保温材料的厚度是普通住宅的2~3倍,就像给房子套上厚厚的棉袄一样;三层双层中空玻璃,隔热防寒效果比普通玻璃提高很多。此外,室内和室外均安装了隔汽层和透气膜,以确保建筑物的气密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损失。

徐伟说:“在北方以采暖为主的住宅建筑中,如果实现超低能耗建筑,将比目前的节能标准低50%左右,节能得到提升。”

在超低能耗施工过程中,保证建筑的气密性非常重要,即尽量减少室内外气体的交换率,防止冬季室内热量流失,并防止夏季室外热空气进入室内。戒指。

工程职能负责人王昌明说:“近零(超低)能耗建筑要求整个气密性,不仅在外保护的门窗;气膜,加强薄弱环节,才能最终实现接近零(超低)能耗的目标,一小时内换气次数不超过0.6次。”

据了解,传统房屋在一定气压条件下,每小时换气次数一般为2~3次,而超低能耗建筑则必须将此次数降低到0.6次或较少的。通风少了,保温性自然就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没有热桥是节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热桥”,顾名思义,就是热量通过的桥梁。热桥常出现在门窗接缝处,砖墙与混凝土地面的接缝处。材料接头处的热桥。

在北京海淀区的这个工地,正在建设北京最大的单体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工程师告诉记者,主体结构的无热桥环节刚刚完成。

所谓冷热桥断桥处理就是通过增加隔热垫来防止金属件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损失。从某建筑工地在建房屋顶楼的样板外观可以直观看出,出风口与建筑物的连接处必须加多层保温才能保证保温效果.

现在,我国的超低能耗建筑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是因为我国已承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的二氧化碳排放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抵消,这就是碳中和。实现这两个目标,意味着我们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业占总碳排放量的很大比例。以供热为例,大部分区域供热的直接消耗是煤炭。大多数用于空调制冷的电力资源也依赖于煤电等化石能源。因此,如何在建筑领域实施减排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徐伟说:“据我国统计,建筑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0%左右。如果加上无形碳排放,包括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施工,大约是40%。如何做到这一点?建筑中的碳峰值和碳中和呢?措施之一是尽快使新建筑成为超低能耗建筑。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推广超低、近零能耗建筑达1200万平方米,涵盖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

2018年建成的河北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采用了多项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夏季不开空调,政务服务中心仍能保持舒适的温度。

在青岛,2020年10月新建了中德生态园森林幼儿园。这所幼儿园的主体建筑也采用“超低能耗”的建筑理念,实现室内恒温恒湿,无需暖气和空调。 ,确保舒适无尘的室内环境,为儿童提供舒适的公园环境。

从试点到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距离大规模成为普通人的住所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需要克服哪些障碍呢?据了解,由于是新事物,这座超低能耗建筑在材料供应、设计、专业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

由于超低能耗建筑对设计、材料、施工工艺和传统技术的要求更高,其建造成本无疑高于传统建筑,并不是所有普通人都能接受的。

显然,要让更多人积极选择超低能耗建筑,除了技术和市场,大家还需要了解这项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现在,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各地正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等方面积极制定相关目标。北京、上海、河北等地还通过资金奖励、容积率奖励、支持商品房开发等方式,鼓励开发建设超低节能建筑。未来,更多人将生活在舒适节能的高品质住宅中。

标准配额司司长田国民表示:“下一步,我部将通过制定强制性标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在适宜气候区全面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同时,我部也在制定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节能减排,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的建设和运营占近40%。控制和减少该领域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对于实现减排目标至关重要。这种超低能耗建筑,节能舒适,恒温恒湿,清洁卫生,值得推广。当然,各地在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不能“一刀切”。事实上,不仅是建筑行业,2030年碳峰值目标已经进入倒计时,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从办公室到流水线,从家到旅行,节能减碳不仅是健康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小区能耗管理,而且是和谐的。一种关系到各行各业的环保责任,需要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创新。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