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时间:2023-08-05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已开始探索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排放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还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广泛应用于单体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未来绿色节能将为全行业带来万亿市场规模—— —

据住建部此前发布的公告,今年9月1日起,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2019将正式实施。 该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46家科研、设计、产品部件制造单位的59名专家历时3年共同研究编写。

“该标准在国际上首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明确了零能耗建筑的相关定义,将在零能耗建筑领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体系,并提出中国的解决方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专业院长龚旭伟认为,《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建筑节能减排、提高建筑室内环境水平、调整建筑能耗结构、促进建筑节能减排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建筑节能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的建筑将消耗更少的能源

1980年以来,我国建筑节能经历了30%、50%、65%三个阶段,特别是降低严寒和严寒地区住宅建筑采暖能耗、公共建筑能耗,提高比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显着成果。

“现阶段,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已全面普及,提高了人们的居住、工作、生活环境质量。” 徐伟分析,推动建筑降低能耗正在成为全球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相应地,一些具有独家品牌的技术系统也出现了,例如德国的“被动式房屋”和瑞士的近零能耗建筑。

9月1日实施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中,对“近零能耗建筑”的定义明确:其建筑能耗水平应高于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及行业标准《严寒、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暖地区”减少了60%至70%以上。 同时,还明确了“超低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标准。

此前,我国建筑领域已开始探索超低能耗建筑。 在河北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记者看到一栋被动式专家公寓楼。

“大楼内没有集中供暖,仅靠被动房相关技术,冬季室内平均温度就能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对于238平方米的房子来说,仅取暖一年就可以节省近4000元。” 该公寓楼住户林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与之前的标杆建筑相比,该建筑节能92%。

林峰表示,这种效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房屋的密封保温效果要好; 第二,新风系统每天24小时不断向房间输送新鲜空气,冬季将电视、灯具、做饭等产生的热量通过环保一体机的热交换功能,从室外进入房间的冷空气被预热以维持室内温度,不再需要传统的集中供暖和空调制冷系统; 三是建筑外的遮阳,夏季室内窗帘可阻挡20%左右,室外遮阳可阻挡80%以上的辐射,从而减少空调的能耗。

正是由于高碑店市在超低能耗建筑领域积累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今年10月,被誉为节能领域“奥林匹克”的第23届国际被动房大会全球拯救建筑大会首次进入亚洲 在高碑店市举办。

多省份绘制产业蓝图

住建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引领标准进程升级改造,在有条件的园区和街区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注重连片建设。 到2020年,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1000万平方米以上。

随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吉林等省市相继出台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推广政策和技术标准,并在财政补贴、非容量区奖励等方面提出政策、申请提价和绿色信贷。 折扣。 特别是今年,黑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相继发布了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技术标准。

记者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2014年以来,河北省财政每年都为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提供补助资金,目前总额已超过4400万元。 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也相继出台相关金融支持政策。 例如,石家庄市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2018年至2019年开工建设,每平方米补贴200元,单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2020年开工的,每平方米给予100元补贴,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并在用地方面给予支持。

在技​​术层面,河北省借鉴德国经验和瑞典被动房标准,在总结河北省试点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于2017年颁布了国内首个《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5年2月,组织编制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建筑节能结构》和《被动式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

截至目前,河北累计建成超低能耗建筑18栋,建筑面积27.52万平方米; 在建建筑面积237.22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竣工和在建面积居全国第一。

建筑节能掘金“蓝海”

“早在2004年,高碑店就开始与德国企业合作研发、生产节能门窗。2013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 河北高碑店市 据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曹子涛介绍吉林水泥厂能耗管理系统,高碑店市已形成了以生产加工、设计开发、会展交易、检测认证、以及仓储物流。 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 。

十年来,位于高碑店市的奥润顺达集团已为50多个被动房项目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核心产品,并采集了数以万计的数据,突破了无数技术难关,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别墅、学校等不同类型建筑进行了大规模探索,洛卡恩“7+3”被动式房屋集成系统已研发成功。

“我们是从普通门窗行业做起的,随着建筑标准的提高,我们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后来我们发现技术含量最高的门窗都用在超低能耗建筑上。” 奥润顺达集团项目总监林少忠介绍,门窗仅占建筑面积不到五分之一,但通过门窗损失的能量却达到50%以上。

“被动房技术虽然起源于欧洲,但在全面复制并传入中国后,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 林少忠告诉记者。 研究院、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等欧洲科研院所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十余家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组建了数百人的研发团队,专注于建筑物理与热工性能、机电系统、新风系统、换热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细分数千个科研课题共同攻关,攻克适合不同用途的被动式建筑重大问题中国的气候区。

近日,记者在高碑店市火车新城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完全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住宅区一期面积44万平方米,将于9月交付使用。 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节能标准最高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社区。 项目12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被动房社区。

“超低能耗综合社区不仅全面采用被动式建筑技术,还采用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利用、生态自我修复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打造新型绿色智慧生态社区,包括高层、多层、林少忠分析,随着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单体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万亿市场规模。

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源效率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方案》明确了工业节能增效七项重点任务,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规划》明确,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新型高效节能电机占比70%以上,再创新高-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超过80%,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力利用效率(PUE)优于1.3,工业领域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耗比例达到30%。

《方案》明确推动5G、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增效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构建数字孪生体系用于能源效率管理。

《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点耗能行业评选100家能效“领跑者”企业,探索10家超级节能工厂。

《方案》鼓励金融机构为节能减排效果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我们来看看4大亮点:

方面一:推动数字能效升级

《方案》明确推动5G、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增效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构建数字孪生体系用于能源效率管理。 推动企业深化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鼓励企业探索实施基于能源管控系统的数字化碳管理,共同推进能源消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

《方案》还指出,推动重点用能设备和流程数字化转型并利用云。 推动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能效管理为对象的平台设计、智能制造、网络协同等集成创新模式。

推动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电子等行业识别分析二级节点建设,为行业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作、跨行业提供数据。 ——田间配给等节能增效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 支持深化标识在各环节的应用创新,打造一批典型应用标杆,推动企业和园区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节能增效和绿色转型。

看点二:打造行业能效“领跑者”,推动大中型企业能源消费升级

《方案》要求,推动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能源消费管理,共同促进大中型企业节能增效。规模企业,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能效水平。

在重点耗能行业,评选并公布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及其能效指标,通过政策激励等方式引导行业企业赶超能效“领跑者”。 《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点耗能行业评选100家能效“领跑者”企业,探索10家超级节能工厂。

《方案》提出,支持大型企业加快节能增效流程创新和数字化、绿色转型。 鼓励以项目合作、产业共建、联盟建设等市场化方式,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能效管理,引导能效提升。 鼓励大型企业带头落实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强化采购能效约束。

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应用节能增效技术和设备,增加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使用,对标创建绿色工厂。 分行业、分领域推动完善中小企业能效合作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节能服务。 在节能增效技术装备领域,培育一批专、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方面三: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为推动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实施,《方案》还提出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发挥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等桥梁作用和中央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工业能源效率和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实行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协调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政府投资资金等渠道以及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工业能源效率提升。 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建立高耗能行业统一阶梯电价制度。

三是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节能减排效果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充分发挥首套(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关键新材料保险补偿机制作用,支持合格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的应用。

四是加强宣传交流,鼓励节能技术装备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能效合作项目,推广中国做法、技术、经验和标准。

看点四:这些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政策解读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工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 “十四五”期间,配套制造业比重将保持基本稳定,能源需求刚性增长。 与此同时抚顺工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工业节能增效面临着绿色能源结构水平不高、节能增效技术创新和装备推广短板、节能潜力挖掘难度加大等问题。重点耗能行业。

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工业能效提升顶层设计,明确“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重点行业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表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65%。 提高工业能源消耗效率,有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也指出,节能减碳已成为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以技术、以产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潜力巨大。 一方面,超高效率装备产品、新能源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可不断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 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增效资金投入,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在全球脱碳大趋势下,光伏发电成本优势凸显,成为最重要的增量可再生能源。 从存量来看,2021年光伏发电仅占全球发电量的3.7%,提升空间巨大。 今年以来,国内外光伏需求持续旺盛。 2022年1月至5月,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23.71GW,同比增长139%; 增长95.9%。 预计2022年至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30/281/342GW,同比增长36.9%/22.2%/21.7%。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以来,稳增长成为重要命题,电网投资项目有望增加。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建设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两网行动计划,特高压和配网智能化成为建设重点。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计划投资近3万亿元,年均投资5800亿元,再创新高。 2022年疫情的干扰将导致投资进度的延迟,加上经济压力加大以及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后续规划项目预计将快速落地。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