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上海点科智能: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时间:2023-06-05   

新基建正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今年5月,上海发布《新基建35条》,明确了上海特色“新基建”的重点领域。

新经济时代,如何利用数据资源满足工地安全高效管理? 上海点科智能作为一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自1990年代初开始从事智慧交通、智慧市政业务。 2008年,科研院所成功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上海点科智能已成为国内智慧交通、智慧市政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 近日,上海点科智能正在探索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创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筑工地发展更安全、更高效。

打造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在上海建工看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一方面存在人员管理问题,如超龄、无施工经验等;另一方面存在安全管理问题,如人员动态管理、设施设备运行控制等。 此外,还有企业管控问题,如施工队伍、供应商管控等。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施工现场条件。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通过智能管理手段来解决。

早在2018年,上海建工就以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投资了上海点科智能。 “上海建工入股点科智能是一项战略投资。对于点科智能来说,上海建工为点科智能的信息化、智能化创造了更多的场景和拓展机会;而上海建工是一家传统的建筑工程企业,进入后信息化、智能化领域,业务全面覆盖,形成了从设计、施工、运维管理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上海点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荣说。

一方面,通过智能化管理人的行为,首先是对进入现场的工人进行实名登记,通过大数据分析工人的技能,同时记录工人的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可以将设施设备统一管理,通过数据化解不同类型的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进行安全预警。 经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针对风险因素制定一套预防和应急措施。

能耗管理平台_上海智慧能耗管理系统_智慧用电整体解决方案智慧用电系统

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如何判断是焊接等正常的明火作业,还是哪里“着火”了呢? 陈国荣介绍,上海电科智能消防管理系统是行业内比较领先的技术。 “本方案采用的人工智能视觉分析和热成像技术,通过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跟踪和物体识别算法,结合人工智能AI芯片,可以实时监控火灾区域,实时监控火情。 - 火灾全过程采集的时间信息,视频流智能分析。

“我们不仅希望收集单个项目的数据,还希望完成多个项目的数据积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整个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提供决策支持。”陈国荣说。

人工智能赋能工地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不仅提高了管理水平,还降低了设备成本。 陈国荣说:“我们的理念是:让工地更安全、更高效。”

从安全的角度,施工现场分为三类危险:第一类是危险源,如切割、气焊等; 第二类是危险行为,如不戴安全帽、在工地抽烟等; 第三类是危险区域,深基坑等。

智能建筑工地主要管理人员、材料、安全和流程。 人工智能如何与工地安全相结合?

上海电科智能化智慧工地项目技术总监郭小平介绍,过去,这些危险区域的管理完全靠人。 比如对于风险因素,主要看安保人员的日常巡逻检查。 现在,人工智能AI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自动识别和判断风险因素并进行预警。

但是,大部分工地不具备拉光缆的条件,那么如何识别数据并及时上传呢?

“工业智能化在行业内推广了很多年,但如何有效、自动化地判断企业的风险因素,如何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基本上还没有做到。” 郭小平表示,施工现场一直存在四大难点:如何判断风险因素、如何及时上传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形成全生命周期的优化管理。

上海智慧能耗管理系统_智慧用电整体解决方案智慧用电系统_能耗管理平台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为智慧工地赋能,通过自动识别和判断的能力,对多元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 例如,在塔吊的驾驶舱内,上海电科智能安装研发了人脸识别摄像头。 一方面,它可以识别司机的身份,判断他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提醒,如疲劳驾驶、玩手机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塔吊机器人”还能分析动作。 如果吊装向右转,则人脸也应向右转。 如果司机的视线转向反方向或正视,系统会广播提醒,并将数据上传到后台,然后塔吊缓缓停下。

让工地更安全、更高效

“我们在修建北十字通道时,遇到了一个通病:工地门口的土方车经常排起长龙,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时候,车辆堵在门口出不来或出不来。”上路吧。” 郭小平说。

作为一家长期从事智慧交通的企业,上海点科智能很快提出了一个想法:利用已有的大数据上海智慧能耗管理系统,对北十字通道周边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智能判断,根据路况为土方车辆推荐更好的行驶路线. 解决了土方车堆在一起拉不出来的情况。

郭小平介绍,上海城市隧道已经开始进入中心城区,盾构隧道传统的湿作业和废泥浆运输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中心城区施工现场的要求,如北十字通道新建工程七标段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等。 项目拟改造传统盾构施工模式,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以数据、算力、算法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施工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精细化、高效、负责、透明的范式转移。

“我们力图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面感知(智能化)、态势监测(可视化)、事件预警(可控性),通过与施工影响区城市运行关键控制指标的互联互通,形成协同联动。”和联动机制。” 郭小平何表示,这不仅将提升工程建设和城市运行的跨领域协同处理能力,还将有力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预警转变。

“我们将交通大数据与智慧工地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陈国荣表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但这些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独立的。 点科智慧工地通过人工智能解决问题。 一方面,提高了单体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能。 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积累不断学习赋能,为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节能是否意味着关灯和调高空调温度? 如今,这些节能手段已不能满足节能要求。

为实现预期的能源消费和使用目标,我省节能工作正朝着制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通过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节能效果不断提高。

新冶钢一年节约2000万元

钢铁企业一直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地方。

湖北新冶钢铁有限公司年产铁300万吨、产钢350万吨、产钢320万吨,能耗居高不下。 如今,情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焦炉烟气余热利用、烧结排烟风机变频改造、电炉烟气余热利用、单机设备高效节能改造……近年来,公司累计投资数亿元元开展各项节能改造。

节能措施的效果如何? 还有节能空间吗?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统一的节能措施管理平台。 “我们建立了一个能源管控中心,总投资7960万元,这不亚于任何一次节能改造。” 新业钢负责人说。 中心具有监测、控制、优化、预测等功能,以能源环保部、生产调度、电力调度为中心,通过对各厂区能源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处理新冶钢铁区域,实现了能源绩效和能源规划。 、能量平衡、能量预测等综合监控管理功能,建立了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成效显着。 自2013年5月上线以来,每年可节约6.54万吨标准煤,降低能源成本2000万元。

根据国家规划,节能减碳要重点抓好全国1.6万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 2011年,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制定方案,要求各省督促“万家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我省761家企事业单位入选“万家企业”名单。 经过三年努力,这些企业累计节约标煤864万吨。 省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工作指导,推动这些企业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规范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新建建筑节能近80万吨标煤

食堂“煤改气”、空气源热泵机组、太阳能卫浴……2012年以来,湖北经济学院投入巨资建设节约型校园。

关掉燃煤锅炉,年减少耗煤量5000吨,减少燃料支出300万元,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排放; 投资700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4000吨的处理站。 一系列节能改造工程,单位建筑面积和人均能耗逐年下降。

我省像湖北经济学院这样的经济型校园越来越多,建设水平逐步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截至去年底湖北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下载,全省累计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23.06万平方米。

“建筑节能的提高,是因为监管加强了。”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和武汉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已经建立,全省已确定200座建筑能耗监测,其中82座建筑能耗每栋楼都安装了分计量装置。

新建建筑节能监管也进一步加强。 武汉中心城区等市、州、直辖市全面执行地方“节能65%”标准。 去年,全省新增建筑节能能力79.15万吨标准煤,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今年,我省计划新增建筑节能能力71万吨标准煤,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24万平方米。 (彭一伟、陆成)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