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智慧园区系统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能效控制
时间:2023-05-26   

在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映入眼帘。 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新模式和新理念,是基于完备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海量数据资源、多领域业务流程集成等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 这是必然的阶段。

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区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和新形式。 智慧园区是指产业聚集的地方。 通过信息技术共享信息和信息,有利于促进企业集聚、产业发展或改善企业和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建设智慧园区,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园区管理与服务、配套生活服务、行业专业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 园中瑞科技目前拥有智慧园区业务,开发园中瑞智慧园区综合管理系统为您提供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怀化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已经相当成熟。

园中瑞智慧园区系统以信息化、服务平台化、社区移动化、数字智能化,打造涵盖园区楼宇自动化BMS、公共安全SMS、能源管理EMS、运维管理PMS四大系统,助力园区转型升级。易于实施和快速实施。 源中瑞提供顶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系统集成、产业发展服务、金融支持等综合运营服务。

智慧园区可集成园区供水、供电、安防监控、消防、停车、wifi、商圈、生活等一整套系统,让管理者轻松管理园区的一切事务。

源中瑞智慧园区的系统在于,通过平台传感联动智能控制,有效降低能耗,实现能效管控; 数据可视化管理; 多平台远程控制; 以及数字化智能建设等优势。

fq

发展绿色低碳数据中心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也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产业。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全球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全社会的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对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发展的物理载体,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 同时,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绿色、节能、低碳。

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从2016年的124.4万个增加到2019年的315万个,三年增长154%,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占比从11.3%上升到 37.4%。 预计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是2020年的5.1倍,这意味着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带来巨大的能耗挑战。

从2020年国内数据中心的总能耗来看,已经超过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全社会10天左右的用电量。 如果换算成标准煤燃烧发电,消耗煤炭60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1.6亿吨。

“不可否认,数据中心已经成为‘碳减排’的重点关注领域。” 浪潮信息首席架构师叶玉睿坦言。

浪潮信息首席架构师 叶玉锐

尤其是在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推动数据中心行业脱碳转型,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数据中心如何降低用电成本,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不仅事关产业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 基于此,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正成为大势所趋。

“双碳”目标加速绿色数据中心转型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近两年的热词。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加快实现碳中和,中国也在其中。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数字化基地,也被赋予了更多期待。

众所周知,在当前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都呈指数级增长,能耗也随之增加。 艾瑞咨询研究显示,目前电费成本已经占到数据中心整体运营费用的20%。 可以肯定的是,超过一半的数据中心已经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显得尤为重要。

为加快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扶持。

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_数据中心能耗管理

今年5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快和在各产业升级中,迫切需要促进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供需关系。 均衡、绿色、集约、互联,构建集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于一体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应用数据中心能耗管理,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工信部印发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将用三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

到2021年底,力争全国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至1.35以下,到2023年底,它将降低到1.3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中心属于大型设施,能源消耗非常集中,实现绿色低碳要求并非易事。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吴鹤权认为,数据中心实施绿色低碳运营模式,需要:

优化选址,形成自然风洞效应; 叠加光伏、综合供能、高效制冷、余热回收; 通过数据清洗和标注提高存储数据的质量,减少无效数据存储,冷热数据分开存储; 数据处理效率的端到端协同优化。

此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郭亮在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结合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情况以及绿色低碳的要求,也给出了四点发展建议:

一是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PUE; 二是投资建设分布式/大型集中式项目; 三是可再生能源市场化采购; 四是购买绿色电力证书。

同时,郭亮指出:“这几年,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数据中心相差不大,机柜和块模块的发展比较快,实力更强可以在技术上进行投资,实现数据中心效率的提升,降低PUE,减少碳排放。

技术创新助力数据中心有效节能减排

的确,除了国家层面的助力,技术创新无疑是助力数据中心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百度、阿里、腾讯、浪潮等业内知名企业一直在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技术。 他们通过在机柜和液冷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为建设新一代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做出了贡献,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浪潮为例,基于绿色开放标准,不断推动开放计算服务器和整机柜服务器的技术创新。 采用集中供电、集中散热、集中管理的设计架构,电源转换效率更高,效率更高。 节能。

根据某大型数据中心的实际测试,使用浪潮整机柜可提升电源转换效率5%,节省数据中心电能30%,系统故障率降低90%,运维效率提升3倍以上,发货速度提高10倍以上。

此外,腾讯T-block数据中心标配清洁能源,采用模块化直接供电和模块化AHU自然散热技术,实现1.10的超低PUE。 阿里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全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电7亿度电,机房能效提升30%,PUE低至1.09。

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数据中心能耗管理_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在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领域不断创新,不断优化和改进能耗高、能耗低的问题。效率较传统散热技术实现散热,系统整体能效提升30%-50%,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据了解,目前,浪潮冷板液冷数据中心产品线涵盖液冷机柜、紧凑型微模块液冷数据中心、单排微模块液冷数据中心等模块系列和双排微模块液冷数据中心。 化学液冷数据中心产品可全面降低数据中心对环境的影响,大大节省能源消耗。

除了上述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外,业界在推动绿色数据中心落地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还远不止这些,而且还在输出。

相信在各行业的不断推动下,未来老旧高耗能数据中心将逐步得到改善或淘汰,新型低碳节能数据中心正驶入快车道,加速其普及落地。

推动建立绿色高效的开放数据中心标准

需要看到的是,在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技术投入和创新,标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

我们注意到,浪潮一直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合作创新,积极推动高密度全机架服务器、支持液冷的高效制冷系统、和高压直流高效电源系统。 构建和实践。

据叶玉睿介绍,作为开放计算社区的核心成员,浪潮在开放社区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从贡献设计规范,到参与标准制定,再到主导标准制定。

浪潮与网络、存储、电源等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展开合作,在智能网卡、开放网络硬件、48V直流供电系统、微模块电源解决方案、以社区为基础的方式进行存储设备振动控制。 加快新技术落地实践,推进绿色高效数据中心建设。

不仅如此,浪潮还在积极推动Open Rack等技术规范的制定。

“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驱动下,Open Rack取代了原来分散、孤立的数据中心计算平台,也在硬件层面实现了解耦,在架构层面优化了能耗,让数据中心向着数据中心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绿色环保的方向。”

目前,我国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均采用开放式计算架构。 PUE可达1.2,系统故障率降低90%,运维效率提升3倍,总成本降低10%。 即将面世的Open Rack 3.0相比2.0在空间、承重、供电、液冷支持等方面做了更多改进。

尽管如此,我们也需要清楚地知道,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自然也不能一蹴而就。

短期内,我国数据中心仍存在一定的减排压力,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任重道远。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浪潮、腾讯等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不断创新,数据中心行业必将加速朝着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