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北极星动力软件网获悉,3月8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广东是制冷能耗大省,增长速度快,节能潜力大。 制冷用电量占全省社会用电量的15%以上,年均增长近20%。 中等城市空调用电负荷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左右。 工业园区配套制冷用电负荷平均占生产用电负荷的40%左右。 一些产业集群的电力负荷接近60%。 主要制冷产品节能 空间可达30-50%。 广东省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对于推进节能减碳、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制冷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明确,充分发挥广东省数字节能减碳产业联盟平台作用,推进试点项目建设,在方案选择、项目管理、融资等方面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方法、数字化管控、绿色养护。 通过现场观摩会、示范成果展示等形式,积极向全省推广。 积极开发应用先进适用的数字化节能管控系统,大力推进绿色节能设计和绿色运维管控,促进冷却站能效管理和提升,协同增效节能减排制冷系统碳减排,先进的用户侧能源控制和管理,城市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融合发展,大幅提升制冷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运行效率。
原文如下: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能源局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粤发改能〔2023〕61号
市发展改革局(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和省政府“广东省” “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等。按照文件要求,我省制冷领域能效水平大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推进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了《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广东省绿色高效供冷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能源局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 年 2 月 18 日
附录
广东省绿色高效供冷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和省政府“广东省” “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我省制冷领域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生活,绿色环保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意义
制冷产品和制冷服务是满足南方气候区人民美好生活和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领域。 广东是制冷能源消费大省,增长快,节能潜力大。 制冷用电量占全省社会用电量的15%以上,年均增长近20%。 全省大中城市空调用电量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 工业园区平均制冷用电负荷占生产用电负荷的40%左右。 一些产业集群的电力负荷接近60%。 主要制冷产品的节能空间可达30-50%。 我省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对于推进节能减碳、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制冷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对广东的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标准先行,统筹推进,增加增量,优化存量为原则,大力提高制冷能效效率和绿色水平,引导制冷系统绿色运维,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实现制冷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更好的生活。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家用空调、多联机等高效节能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比2020年提高20%; 全面执行《冷水机能效限值和能效等级》、《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等相关规定。 按照标准,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园区制冷系统能效提高20%; 新建项目中央空调常规电制冷机房年平均运行能效比EERao大于5.0,EERao低于4.0的制冷机房逐步改造(不含冷库系统); 着力提升智能运控和绿色运维水平,实现节能降耗。 冷却系统整体综合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 满意度显着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能效标准引导
以技术标准引领制冷领域绿色高效发展,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制冷系统能效限值、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监测等技术标准省,推动系统运维管理高效精细化转型。 以因地制宜、供需高效匹配为导向,制定生产生活区集中和分散供冷设计规范。 制定公共建筑、工业厂房、数据中心、冷链物流、冷热联供等制冷产品及系统的绿色设计、制造质量、系统优化、经济运行、试验监测、性能评价等配套技术标准电源。 根据国家新制定和修订的相关产品能效标准,将淘汰20-30%的低效制冷产品。 鼓励协会、学会、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制冷领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品、售后服务、回收拆解再利用等方面的团体标准。 鼓励龙头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争做企业标准的“领跑者”。
加强能效标准的采纳,将其作为节能审查、政府采购、节能技改、检测认证、市场监管、建立各类绿色低价机构等政策措施的重要技术依据。 ——低碳示范,有力推动能效标准实施。 组织区域集中供冷项目能效对标,树立行业标杆。 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加强用能单位、制冷产品企业、制冷服务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
(二)加强绿色高效技术供给
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推动政策和资金向相关绿色产业倾斜。 适时将先进适用的绿色高效制冷技术纳入《广东省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目录》,推动绿色技术与产业项目应用对接。 加快推广高效储能、冷库、数字化管控平台、装配式高效冷库技术。 加大变频控制、高效压缩机、紧凑轻量化高效传热、高性能润滑油、新型蓄冷材料、高精度测试评价、价值传递方式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多能互补,数字智能调谐。 转移转化,促进革命性技术的探索和储存。
鼓励制冷产品生产企业大幅提高变频、精准温(湿)控等绿色高端产品供应比例。 鼓励生产企业为工商业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精准适配的绿色高效制冷系统,推动“制造”向“产品/工程+服务”转变。 鼓励制冷产品生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制冷剂的泄漏和排放。
(三)促进绿色高效冷消费
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和国有企业冷站项目绿色建设规范,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加大对绿色高效制冷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 推广《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以我省工商业制冷系统进入大规模退役期为契机,鼓励大宗采购企业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绿色高效制冷产品采购比例自愿节能承诺和参与推广活动。 在工程项目招标中,鼓励投标人将冷却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能效、减碳指标作为重要条件纳入产品综合评价标准,提高能效指标权重。 推动供冷站供冷项目能耗和碳排放数据公开,探索供冷项目进入碳交易市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居民购买绿色高效制冷产品,更换老旧高效制冷产品。 严格执行高效节能家电销售统计调查制度,鼓励各地完善促销政策,鼓励零售企业和电商平台开设绿色产品展区,重点展示和销售绿色、节能产品。高效产品。 推广期内,绿色高效产品比重将大幅提升。 推广工商业制冷站和制冷系统合同能源托管模式,加强对公共机构、商业综合体、商务酒店、大型建筑经营管理的专业节能技能培训,要求运营商和售后服务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制冷设备高效经济运行。
(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加强制冷领域系统性节能改造,重点支持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能效提升、园区制冷系统改造、制冷系统绿色改造等重点示范工程。冷链物流。 示范项目需要建设数字化智能管控平台,优化负荷供需匹配,实现系统经济运行,大幅度提高系统能效和绿色水平。
实施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工程,支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建筑、地铁、高铁、机场等重点领域和汽车、食品、电子、生物制药等重点制造业、更新淘汰低效设备,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管控。 改造升级道路优化、能源回收、储能冷库、自然冷源、多能互补、自然通风等技术,部分时间部分空间使用空调。有条件的地方推广。
实施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提升工程,落实《落实碳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促进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心与5G”(发改高技[2021]1742号),支持老旧数据中心(含事业单位数据中心)开展节能绿色改造工程,加强设备布局、散热结构、和外部防护结构,鼓励采用液冷服务器、热管背板、蒸发冷却、行级空调、自动喷淋等间接高效冷却系统,以及自然冷源等冷却方式。因地制宜,促进机械制冷高效协同,大幅提升数据中心能效。
实施园区制冷改造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选择商业集群、产业园区、集中行政中心、休闲度假区等供冷需求大、负荷集中的园区,统筹设计经济、合理、可行的区域集中供冷改造方案,探索探索采用制冷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制冷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冷链物流绿色改造工程,支持农产品、食品、医药等领域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对冰箱、冷藏展示柜、商用冷柜、冷藏车、冷库等进行绿色高效更新换代冷藏设备设施,建立冷链物流能力。 消耗控制中心采用物联网、温(湿度)精准控制等技术,实现成本降低和腐蚀速率降低的双重目标。
(五)积极推广数字节能技术应用
充分发挥广东省数字化节能减碳产业联盟平台作用,推进试点项目建设,在方案选择、项目管理、融资方式、数字化管控、绿色维护等方面及时总结积累经验。这一形式正在全省积极推广。 积极开发应用先进适用的数字化节能管控系统,大力推进绿色节能设计和绿色运维管控,促进冷却站能效管理和提升,协同增效节能减排制冷系统碳减排,先进的用户侧能源控制和管理,城市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融合发展,大幅提升制冷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运行效率。
(六)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倡议的有关要求,开展我省制冷能效监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探索借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绿色运维认证监管”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珠三角区位优势,支持绿色产品贸易便利化,鼓励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引进来、走出去”,培育和扩大广东产品在全球绿色高效制冷市场的份额,推广优质制冷产品造福世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监督管理
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和节能督查中加强对制冷系统能效的监督管理。 在节能审查和事中事后监督中,强化对标标准的先进性,对制冷系统节能措施和制冷运维进行审查检查。 加强制冷运维管控数据采集、统计监测、分析预测,科学评价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制冷能效管理水平。 积极配合国家打击虚假产品能效标识、虚假认证检测、虚假宣传等行为,完善监督抽查结果公示制度,将抽查结果和行政处罚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实行联合惩戒。 强化质量问责机制。 对不符合强制性能效标准的产品,由生产企业限期召回,情节严重的企业将责令停产整顿。 鼓励消费者、第三方、企业互检等社会监督,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
(二)完善政策措施
落实好现有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各省市绿色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绿色高效制冷产品支持方式,拓宽支持渠道。 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加大执行峰谷气价广东企业能耗管理系统,鼓励实施天然气市场化季节性差价政策。 企业采购并实际使用符合《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及设备、清洁能源空调等,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信贷政策依法。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高效制冷生产企业和改造项目融资,切实落实《绿色信贷指引》,创新制冷系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收账款抵押担保融资绿色渠道。 积极争取和利用国际金融机构的低息贷款和赠款资金,实施制冷能效提升和环保冷媒替代。
(三)积极宣传引导
着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自律、政府综合协调的合理节能降温联动格局。社会,广泛参与。 倡导“人人享有绿色制冷”,引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方式,营造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 利用多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普及绿色消费知识,推广绿色节能空调使用方法,宣传先进模式,揭露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期间,举办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开展集中宣传。
1月12日,湖南省工业通信行业节能监察中心联合湖南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湖南永州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举办2022年首场节能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节能减碳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省工业通信行业节能监察中心、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东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了活动。县科工局、节能服务机构、永州市部分重点用能企业代表。
会上,省工业通信行业节能监察中心主任林斌就“双碳”国际形势、我国“双碳”顶层设计部署、相关举措及部分进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兄弟省市及湖南“双碳”相关部署安排。 、产业体系重大举措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同时,对于参与企业,我们将配合碳调查,摸清企业碳背景,积极制定企业碳减排目标并组织实施,定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有效促进绿色发展。和企业低碳转型,实现全供应链碳中和。 管理体系,建立碳核算、碳核算和碳资产管理体系永州工业能耗管理系统,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工作,建言献策。
会上,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人、东安县人民政府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地区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节能监测诊断任务完成情况企业近年来,要求重点耗能企业进一步做好节能工作。 增强减碳意识,加大节能改造力度,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湖南泛航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湖南亿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舟山国脉集团有限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引进节能新技术、新设备。
为加强节能宣传进企业成果应用,当天下午,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有关重点耗能企业召开了节能宣传进企业成果推介会。 会上,部分重点耗能企业与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的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