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宁波市景。
宁波市景。
杭州湾新区世纪城。
徐卓伟、张彩娜 图/文
“打造绿色低碳城市,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宁波城乡建设“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战略任务之一。
昨天下午,“绿色低碳建筑助推‘双碳’行动”——2022年第一期“宁波城市建设”主题沙龙在宁波市展览馆举行。 市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石继全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绿色低碳建筑、低能耗建筑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低碳行动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推广绿色低能耗建筑,共享‘双碳’行动成果。”
推动“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碳峰”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开始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加转为下降的历史转折点;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该区域通过植被、土壤等碳汇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推广低碳建筑对助力“碳峰”和“碳中和”行动有何作用? 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可持续建筑研究团队带头人、建筑与建筑环境系副教授邓武表示:“‘碳峰’与‘碳“中性”主要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对我国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四大碳排放领域中,建筑碳排放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邓武表示,“碳中和”就是实现零能耗、零碳排放的建筑环境。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实现零能耗目标的路径和技术体系选择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实践和应用。
2019年9月,住建部发布《近零能耗技术标准GB/-2019》,指出“近零能耗建筑”能耗水平应为60%~75% %低于相应气候带的节能标准。
未来新建民用建筑将以低能耗建筑为主
“目前,我市已建成的各类民用建筑主要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节能率达到50%。” 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姚健表示,“随着新版《浙江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出台, “我市新建民用建筑将执行75%的节能标准。也就是说,未来建造的建筑将采用低能耗、低碳建筑。”
根据国家《建筑碳排放量计算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涉及建筑材料生产、运输、建筑施工、运营、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源消耗。 “过去建议建筑碳排放计算,但从今年4月1日起,新建民用建筑将强制进行碳排放计算。” 姚健说道。
“据相关研究显示,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占比最高可达80%。其中,住宅和商业建筑的空调、供暖、照明、电梯等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 几年前,建设局建立了宁波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通过能耗监测,可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类建筑的碳排放强度,对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截至目前,已有695栋建筑接入该平台。 通过对各类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大数据的计算分析发现,酒店、餐厅和商场的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教育和住宅建筑。 依托该平台,该市还确定了高能耗、高碳排放建筑,有针对性地对典型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取得了显着的节能减碳效益。
将可持续性和绿色建筑融入城市规划
“建设新城,全面、长远的规划是前提。在东部新城开发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副总策划赵三军说。
据赵三军介绍,东部新城的规划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首先,宁波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东部新城的规划是基于对宁波传统水乡的尊重。
其次,整个东部新城的水域面积和绿地面积约占36%,赋予了城市更大的生态环境容量。 在空间结构上,生态廊道西部是东部新城的核心区; 生态廊道东侧是环茗湖综合开发区,集商务、办公、文化、居住等功能于一体。 生态廊道——后塘河形成的十字型结构是东部新城最重要的空间廊道和开放空间,充分体现了城市环境的绿色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东部新城还有许多前沿的城市化实践,包括浙江省首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综合管廊、相对集中连片的地下空间开发、系统化的城市绿道、生态湿地和雨水花园应用等,建筑 绿色屋顶、绿色建筑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上述做法,尽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中和后期运营阶段对水、电等自然资源的消耗,符合‘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 赵三军说,“东部新城的很多单体建筑都是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比如宁波市展览馆就是绿色认证建筑;还有200米高的国华金融大厦,通过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和美国LEED金级认证。”
专家建议:建筑设计应减少耗能设备的使用
目前,国内外建筑领域的低碳建筑发展现状如何? 对我们城市有何借鉴意义?
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筑环境系助理教授周同宇说,低碳建筑是世界开始关注气候变暖时提出的概念,在欧洲发展较早。 比如英国在2003年首先提出低碳建筑的概念,5年后又提出零碳建筑的概念和发展方向,并在去年宣布:到2025年,英国所有新建房屋必须实现超低能耗,为实现零碳排放做准备。
我国低碳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建设速度很快。 目前,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已达10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
“开展建筑‘双碳’行动,需要抓住建筑整个碳排放生命周期中最核心的环节,即运营阶段。” 周彤宇说,“低碳建筑强调在保证运行过程中室内湿热环境的要求下,减少能源的使用。因此,设计围绕‘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利用自然条件和建筑尽可能采用自身围护结构,并使用优化的耗能设备,如供暖、空调、照明等,以达到室内舒适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宁波诺丁汉大学拥有一座2008年竣工的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大楼,是中国最早的低碳建筑之一。 大楼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结构、高效建筑外墙保温、建筑自遮阳、地源热泵、地埋管道通风、太阳能空气等多项当时具有探索性的低碳建筑技术。 -调节和其他技术。 “这些技术在接下来的10年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宁波低碳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碳峰”,你我能做什么?
宁波理工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毛彦辉表示:“‘碳中和’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建设‘碳峰’领域与每个人的相关性更高,它们密切相关。建筑餐饮、烹饪、冷暖、照明、电梯、办公电气设备等,都直接或间接产生碳排放。因此宁波建筑能耗管理系统,我们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有为减少建筑碳排放做出贡献的机会。”
对于新建建筑,站在市民的角度,买房时不仅要选择高星级的绿色建筑,还要考虑有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的建筑,这样当绿色建筑的性能指标出现偏差时,保险代理机构可以通过绿色现代化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善后处理,充分发挥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绿色效益。
对于既有建筑,重点关注企事业单位建筑碳减排。 要综合考虑建筑能耗支出方式和单位碳排放强度,区分不同企事业单位的碳减排责任和义务。 第一类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建议调整其财务绩效以约束其低碳行为; 第二类是酒店、商场、医院等建筑使用碳排放量高的单位,建议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智慧能源管理,改善能源消耗。
最后,毛彦辉建议从“碳中和”的角度看待“碳峰”,深刻理解浙江省“碳峰”意见对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作用,提高建材生产、建筑装备制造、建筑施工、施工。 智慧管理等企业重视技术研发,推动建筑领域低碳技术变革,与上下游相关产业相结合,开发出一批零碳、固碳建筑应用技术,从而2060年前我国建设实现“碳中和”。做好技术储备。
5月13日,由中指研究院、中国物业服务价格指数体系主办的“2020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三届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家峰会”隆重举行。 继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之后,工业物联网(09916.HK)再次上榜。
引领中原非住宅物业发展,2020年首家在港上市的物业管理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兴业物联成立于1999年,拥有国家一级物业管理企业资质。 是中国房地产协会会员单位、河南省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郑州市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2016年公司顺利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管理体系认证,2016年以来连续荣获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中原物业服务领军品牌企业.
2020年3月9日,工业物联网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2020年港交所上市的第一只物业管理股,本次公开发售股份获超额认购1414.1倍,创下新上市纪录港交所股份自2020年IPO超额认购再创新高。
兴业物联表示,公司成功上市后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 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 创造价值,持续回报投资者和社会。
聚焦中高端非住宅 打造多业态发展模式
据介绍,兴业物联网遵循“以人为本”的市场经营理念,主打高端物业管理、智能工程、社区运营; 在战略上,长期与全球五大物业管理银行合作,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物业管理理念和服务经验,打造了一支“真诚、专业、进取”的高素质团队,推动以科技为依托,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
目前,兴业物联网总承包面积约410万平方米,在管项目20余个。 是中原首家集物联网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实施、服务、运营于一体的智能物业服务企业。 公司现已形成“品质+五大服务体系”物业能耗管理系统品牌,通过延伸非住宅商业生态圈,从单一的物业管理服务向多元化服务升级转型,打造酒店餐饮、投资租赁、商务办公、广告服务、增值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
此外,公司依托生活配套中心平台,升级现有配套服务,发展健身运动服务、白领餐厅服务、共享办公服务、共享洗衣服务等相关增值服务,充分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商务生活需求,构建物业多业态开发新模式。
兴业物联表示,多元化发展战略将使公司具备多业态的物业管理能力和多元化的业务运营能力,将极大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智造美好商业生活铸就兴业物联网特色品牌
工业物联网专注于构建物联网智能化和大数据,在智慧社区、智慧办公、企业远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实践了智能技术与传统物业的高效结合.
据悉,公司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强化总部管控能力,降低现场运营成本。 构建了集云视频监控、云能耗监控、云客服中心、安防系统、爱班APP、电梯监控于一体的物联网平台。 ——汇研科技中心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智慧财产之路,逐步实现了公司管理的智能化。
工业物联网认为,随着互联网+赋能的深入,物业运营模式将从传统资产管理向多元化模式转变。 作为非住宅物业服务运营商,公司在科技物业建设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为客户提供“智能+服务”的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商业生活的有机结合。
“科技赋能,让服务方式更加融合,增加先进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提升物业服务效率。” 工业物联网方面表示,项目检修系统、管道流体压力监测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爱商社区等数据平台的应用,以及无人机巡检、机器人迎宾、扫地机器人等科技产品的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还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个性化定制服务。
兴业物联表示,2020年,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升级基础服务,深入挖掘客户需求,连接“互联网+”技术应用,打造智能、便捷、舒适的商务办公生态环境,为客户带来优质服务. 多元化的服务体验。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