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2009年,自动驾驶团队成立,自动驾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如今,13年过去了,由于复杂的驾驶环境和严格的政策法规,自动驾驶在乘用车领域的落地仍然任重道远。 但在以港口码头为代表的工业应用领域,由于场景封闭港口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运输路线相对固定,自动化战略成为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
01.自动化浪潮方兴未艾
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港口自动化就逐渐开始了。 在垂直运输部分,通过自动化轨道起重机实现了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但在横向运输自动化方面,受技术和环境的制约,仍是港口自动化升级的核心痛点。 近年来,随着5G通信技术的突破和横向交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单车智能+V2X(车联网)为代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迎来了商业应用的春天。
2022年,KCL的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在阿布扎比港和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商业码头进行了码头牵引车的自动化测试。 已在阿布扎比港试运营的YT223码头牵引车配备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生态系统,包括自主操作系统(AIOS)、自主车队管理系统(AIFO)等,可已经在港口实现了自动驾驶。
阿布扎比港口的自动化测试
02. 人工智能构建智慧港口新形态
来自英国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研究,以满足工业运营的需求,尤其是在港口和物流领域。 其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AIOS(自主操作系统)、AIFO(自主车队管理系统)、AIRS(自主智能改装系统)、AISE(自主3D仿真平台),其中AIOS在业界率先提供全自动驾驶和控制自动导航系统。
创始人 Rafiq Swash 博士
AIOS中的态势感知通过多模型方法和感知安全实现冗余感知,为实际交通组合提供环境风险分析和推理; 多模型3D建图定位,为港口提供具有故障安全功能的精准定位,客户无需改变工作环境即可实现安全智能的自动驾驶。
AIOS是业界首款提供完全自主驾驶和控制的自动导航系统
03. KCL+优势互补,双向赋能
当高劳动力和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当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港口行业的发展方向时,自动化无疑是港口横向运输的最佳答案。 作为OPS在亚太地区重要的分销商和服务商,KCL在客户服务和港口自动化方面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大型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实际运营所需的自动化能力可提供更高的生产力和效率,同时减少排放,帮助客户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使自动驾驶成为现实。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郝佳琪 上海报道
4月11日至12日,第二届长三角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上海嘉定举行。 论坛聚焦长三角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共商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李锋在会上表示,智能制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着力推动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港口建设。 港口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源。 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当下,“绿色港口”的发展理念被提出。 以绿色理念为指导,旨在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寻求可持续发展。
会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航运信息研究所所长许凯告诉记者,港口的发展离不开港口城市,对城市环境也有影响,因此两者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在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据7席,成为“港口强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港口的绿色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
徐凯进一步解释说,具体来说,港口的绿色发展包括几个方面:港口运营和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能否得到控制,船舶能否在港口停留更短的时间,船舶是否可以加注绿色能源,后方运输过程能否绿色化是建设绿色港口需要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说,港口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节能减排,还要帮助船舶和车辆等运输工具全方位降低能耗。”
绿色港口具有“持续”效益
绿色港口理念对我国港口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港口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拥堵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港业总设计师蔡路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港口生产过程处于重机械环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音。污染。 油污等可能会排入海中,因此也会对环境造成直接危害。 此外,散货码头运输的粮食、煤炭、化肥等,将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绿色港口概念关注环境保护。
另一方面,蔡璐表示,港口是“能源消耗大户”,如何通过优化排产安排来降低能源消耗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由于口岸也是货物进出口的枢纽,在工厂密集出货或大量进口货物时会造成车辆拥堵,可能影响周边社会道路的交通。 因此,这也是绿色港口重点解决的问题。
此外,绿色港口的实践对于实现“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程立学告诉记者,港口作为高耗能行业,需要积极推进绿色改革,才能顺利完成“双碳”目标。
记者了解到,绿色港口建设与国内外脱碳进程密切相关。 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绿色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绿色港口建设。 此外,还规定了绿色港口的定义、评价内容和方法。
在国际政策层面,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碳排放要求不断提高,加速港口绿色转型。 同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要求港口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替代能源,积极推进航运绿色走廊建设。
程立学认为,从长远来看,绿色港口在经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将源源不断。 现阶段,无论是货物吞吐量还是集装箱吞吐量,我国港口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这意味着我国港口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和环境责任。
我国绿色港口建设取得技术突破
目前,在建设绿色港口的过程中,我国在现代技术、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
程立学表示,天津港拥有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能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并网”模式,确保全过程碳排放零; 其他主要港口也使用氢能、风能和光伏发电。 试点新技术; 此外,在节能和污染防治方面也有很多创新。
蔡璐特别提到了喷涂技术。 他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散货码头,相关部门会要求配备喷淋系统,以减少环境污染。 该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将洒水设备与空气质量传感器连接起来,使其能够自动感知空气中的粉尘量,然后通过智能算法调动洒水系统向部分区域喷水抑制灰尘。 起到节水的作用。 “我国一些大型港口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都走在世界前列,”蔡璐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绿色港口实践仍有提升空间。
程立学提到,由于我国市场基数大,港口分布跨度大,现阶段我国港口碳交易平台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没有统一的碳交易标准。 此外,港口和航运公司的发展相对独立港口工业能耗管理系统,港口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联合开展的绿色港口和绿色航运建设项目较少,难以形成绿色港口群效益。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洲港口发展的经验。 程立学指出,欧洲拥有众多港口和海事组织,通过港口联盟、航运公司乃至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了大量举措。 同时,依托联盟、组织和政府,欧美港口之间有很多绿色合作项目,将带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
许凯还认为,欧美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包括碳捕集技术、新能源提炼、储存和供应技术、人工智能助力节能减排等。 未来中国可以做一些探索。
蔡璐指出,我国大部分港口存在作业区空间有限、超负荷装卸作业等客观条件,需要探索适合国情的绿色港口建设路径。 同时,在建设绿色港口的过程中,要加大环保投入。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