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浙江金鹰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迎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机遇。 为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有力推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定海区紧紧围绕建设以“工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体系建设任务,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改革是借力经济领域数字化改革的突破口。
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
“未来工厂”雏形初现
在浙江华业塑机有限公司(简称“华业塑机”)的智能化销轴车间内,一台车铣复合加工设备正在按照指令运转,机械臂精准移动双轴。面铣床与双顶针车床连接,完成铣、车两道加工工序,整个过程只需一名工人。 作为定海区螺丝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通过不断引进智能化设备、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向“未来工厂”的目标迈进。
“未来工厂”是指广泛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安全管控和社会和谐。 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的现代化工厂。 去年,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名单揭晓,为全省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未来工厂”已成为大势所趋。 为此,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先后引进马扎克加工中心、感应调质流水线、离子渗氮炉等智能化设备。 通过智能化改造,用数字化程序控制机器生产,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走‘未来工厂’之路,我们还在生产过程管理中引入了相关理念。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实施了BI可视化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据可视化。整个制造过程。” 随后公司副总经理徐薇薇介绍,公司每个生产车间在醒目位置都配备了液晶显示屏。 这是BI可视化系统呈现的质检驾驶舱,展示了各分厂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和次品分布情况。 、不良原因、不合格记录等信息,以上数据每3分钟更新一次,实现产品从下单-提单-公司-生产过程-产品交付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并记录处理过程中各工序参数及质量数据可追溯,生产瓶颈得到及时突破,有效提高产能利用率,产品准时交货率达到90%以上。
舟山市两海粮油有限公司(简称“两海粮油”)也在朝着“未来工厂”的目标努力。 走进公司年加工120万吨油脂生产车间,蒸黄豆的香味扑面而来。 “这是我们的前处理车间,平时只有2人值班,浸出车间也有2人,控制室1人,5人的人员配置可以说是整个行业劳动强度最低的了。”当前的。” 舟山两海粮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人员成本和工艺设计的提升,才能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产品本身,提高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全省。
据了解,去年“两海粮油”还投资2700万元,用最新的生产和物流智能工艺技术,对原有工艺流水线进行智能升级,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年增销1.8亿元收入元。
积累转化,补充动能
“智能工厂”按下快进键
今年6月,市经信局公布了2021年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试点名单。 过程智能化正在向工厂整体智能化升级转变。
走进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零星的工人穿梭于各种设备之间。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成品连续通过传送带,进入影像全速检测分拣机,最后按照相关标准自动放入相应的分拣箱。 ,用于包装和运输,每次分拣只需几秒钟。
“智能化改造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舟山7412厂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加工项目能耗管理系统,近年来,该厂每年在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保持在3000万元左右,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围绕工厂“智能化”战略,着眼于全面提升工厂网络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信息系统软硬件需求规划和系统数据整合,建立完善、有效运行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生产制造。 智能、准确的产品追溯。 小到图纸设计,大到生产管理,随着公司在智能制造项目上的持续投入,生产现场智能化装备应用率达到70%左右,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与过去相比。 从“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
浙江大洋星河食品有限公司
浙江大洋星河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大洋星河”),位于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甘栏镇,是一家生产鱿鱼、章鱼、螃蟹、鱼、虾等水产品的企业。 主要供应国内大型商超、电商平台、连锁餐厅。 目前,年加工3万吨水产品的“大洋星河”智能工厂正在稳定生产中。 生产线上不同形状的金枪鱼被刀具均匀切割,成品鱼片线条清晰,厚薄均匀。 据了解,该切割机名为“鱼体定重定尺寸智能切片设备”,内置激光位移传感器,可利用激光对鱼体形状进行三维建模,驱动刀片灵活调整切割点和角度。 与人工切割方式相比,使用这种智能切片设备,切割动作更精准,鱼片更标准,减少了人工切割失误和外观损伤等问题,使产品更符合市场要求。
同时,“大洋星河”还投资1.5亿元引进水产品快速解冻生产线、超低温液氮速冻生产线、智能油炸生产线、自动分拣包装等多条生产线生产线,以及全自动面粉涂层施胶设备、全自动漂烫设备、AGV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等智能化设备、智能仓储设备及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电力及制冷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物联网系统,不断完善“智慧工厂”建设。目前,企业水产品日加工量由人工模式的70吨提高到100吨,生产车间工人数量减少150%,单位产值能耗也有所下降由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而显着降低。 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国平对“智能工厂”运营的效果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智能工厂”让公司摆脱了以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局限。 不仅质量管理更加规范,产品质量也更加可控。
精准布局抢占先机
传统企业走向“智慧”
一份鱿鱼加工食品,从深海到餐桌,需要在水产品深加工厂经过多道工序。 然而,在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兴业公司”)加工车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一丝鱿鱼碎屑,偌大的厂房里几乎没有人。
作为一家以水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兴业公司”自2018年落户定海以来,对厂区的科学规划花了不少心思。“厂区一侧是水产品车间、冷库、水产品冷冻车间,另一侧是鱿鱼加工车间、冷库、鱼油加工车间,两边三栋建筑紧挨着……”跟随公司负责人来到公司厂区,可以看到厂区车间紧挨着冷库,中间有一条物流走廊相连。 原料和成品通过物流通道直接运输,实现了水产品加工中央厨房的闭环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还可以减少产品污染,保证产品质量质量。
除了“兴业公司”,在今天的定海,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已全面铺开。 很多传统行业企业虽然没有达到“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培育标准,但也通过了科学规划和技术。 改变项目、“机器换人”等方式,探索智能化转型升级方向。
舟山长虹国际造船有限公司(“长虹国际”)也是其中之一。 公司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实施船舶移动液压小车技术改造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采用最新技术和工艺的修船设备,购置国际最先进的液压小车修船系统和修船技术,用于整船搬运、半船搬运和大型圆形船在水平泊位上移动。 普通路段的转移等,预计年内完成配套工装及基础设施(轨道安装)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长虹国际”10万吨级水平泊位船舶的建造效率,实现水平泊位满载造船。
各企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与定海区多年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密不可分。 近年来,该区着力在一年内打造3家数字化标杆企业,落实2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以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工业互联网和水产产业供应链服务为切入点,支持定海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夯实产业大脑建设基础,大力实施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工业企业加快工业数字化进程,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数据互联互通。 同时,加快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新型智能制造体系,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瞄准痛点难点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中。 1》数字化会诊、资源对接活动,紧密服务企业。
去年,该区还出台了《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力度,引进重点制造业项目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数字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大数据赋能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企业“上云”步伐。
河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摄 张灿 龚华静
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居全省第四位;
30%的企业实施节能减碳改造,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能源碳管理示范企业;
君华发展被评为全国能效领先企业,白云纸业被评为全国水效领先企业;
拥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个,国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
...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 去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作为推进实施的“十大战略”之一。 驻马店市党委第五次代表大会再次提出,“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创新绿色技术,壮大绿色产业,加强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打造绿色壁垒,牢牢把生态、绿色与低碳。质量跨越发展之路”,进一步部署了驻马店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规划路线。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打赢“双碳”攻坚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重点和抓手。 在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天方药业,绿色设计和绿色产品共同支撑着绿色生产链。 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制造体系,为企业节能减碳插上了翅膀。 ,“传统”产业走上了“非传统”发展道路。
为促进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驻马店下“绣花功夫”,在水泥、造纸、合成氨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专项督查,倒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耗。
据驻马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彦涛介绍,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现场调研、数据核实、设备检测、与企业技术人员座谈等方式,分析确诊企业在能源利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挖掘节能潜力,提出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出具企业节能诊断报告,指导企业开展相关节能节水改造。 目前,全市已对全市34家企业开展工业节能诊断,对6家企业开展节能专项督查。
《对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重大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基础工艺绿色改造示范项目追加投资50万元1000万元以上,力争获得省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支持,市财政按省专项扶持资金的30%给予补助……”为了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和节能减碳,驻马店做出了硬动作和实实在在的举措。 运用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开展能源和碳管理示范企业培育,助力工业部门实现碳登峰造极。 截至目前,驻马店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累计获得省级先进制造业奖励资金1800万元,市财政累计拨付绿色工厂奖励资金600万元。
一方面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改造工程。 驻马店双管齐下,不断加大“绿色”产业发展力度,培育低碳转型发展“新引擎”。
走稳绿色之路,驻马店坚持“全市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安全减碳”的原则,多管齐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在各个领域和行业。 交通方面,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实施“调水”战略。 目前,红河新蔡-红河口航运项目、汝河新蔡-宜城区航运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 项目建成后,驻马店市内河航道可通江入海;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绿色建筑面积950.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87.9%,超额完成省目标70%; 深入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项行动。 2021年以来,全市生态修复治理累计投入资金3.46亿元,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8252亩。
如今,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驻马店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工厂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转型升级成为产业发展的强音,一股“绿色浪潮”正在天空中掀起。
“下一步,驻马店将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驻马店钢铁厂能耗管理系统,继续开展工业节能专项监测和节能诊断服务,引导绿色低重点行业碳升级,持续推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和工业领域节能减碳,努力谱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驻马店市副市长孙继伟说。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