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自10月1日变频空调APF能效新标准正式实施以来,各大空调厂商纷纷表示已完成转产,老产品库存也在加速清理中。
“大部分空调企业还在采购老产品,符合新标准的产品还没有出现放量的迹象。” 冼国峰(化名)是安徽一家大型磁性材料生产企业。 他公司生产的瓦形磁铁可用于变频。 生产高速电机,目前与国内多家知名空调厂商有供货关系。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2013年10月1日起生产进口的变频空调产品必须执行新能效标识制度,10月1日前生产进口的产品给予一年过渡期也就是,据说从今年10月1日起,各大空调厂商只能使用新能效标识生产符合新能效标准的变频空调。
不过,本报从多家上游空调压缩机及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处获悉,目前大部分空调厂商对新标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持观望态度,部分企业甚至仍在生产中旧标准变频空调。 显然,这有悖于国家制定新标准,进一步降低能耗的初衷。
厂商“灰色”生产
10月1日之后,各大空调厂商纷纷布局新APF能效标准的新品。 记者从广州国美公司获悉,目前,美的、科龙、海信、格力等主要空调品牌均已完成铺设,品牌内展示比例约在60%,而展示比例新标产品在整体空调品类中占比约20%。
早在新标准实施前一个多月,格力、美的、格兰仕、志高等空调厂商就宣布,公司已完成APF新标准转换,并将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 APF能效标准10月1日。
但“可以推出”并不代表“全部推出”。 西安某压缩机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他公司空调生产企业采购的压缩机与之前类似,并没有大量采购高端低能耗压缩机,因为APF的实施。
据他透露,现在很多空调厂商还在生产能耗相当于旧标准三、四档的变频空调,但按照新标准,新标准在标准的基础上又提升了一个等级。旧标准,而且只有三个级别,也就是说,旧标准3级以下的变频空调基本都会被淘汰。
“不过标注中心反馈的数据不是特别多,量还没上来。” 10月16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程建红所长在“2013中国空调、暖通、节能环保发展论坛”上发言时多次提醒在场的空调厂商,“一切10 月 1 日之后生产和进口的产品必须执行新标准和新标签。”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企业(尤其是大型空调厂商)来说,新标准只需要对原有生产线上的部分总成进行调整,每台变频空调的成本是平分。 上涨200-300元。
但加上前期的推广费、流通费等额外费用,每台新标变频空调的售价将至少上涨500元。 黄景文经理告诉记者,以广州国美为例,不同品牌或能效等级,价格相差约10%至15%。 “比如美的新标准三级能效的最低价为3199元,而老标准三级能效的产品最低价为2699元左右。”
家电专家刘和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目前市场对变频空调的消费能力还没有达到新标准的水平。 “前几年,在国家节能惠民政策和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的推动下,变频空调才刚刚开始兴起。目前,一二级市场仍以销售产品为主与老标三级、三四线农村市场基本是老标四五级和定频空调的消费力。”
因此,在一线城市推出新的APF产品绍兴能耗管理系统厂商,在二级市场和城镇继续生产和销售老牌产品,成为了行业的秘密生存法则。 “大家都在测试市场的接受度。” 刘鹤清说道。
标准与行业脱节
其实每件产品都有出厂条码,有没有违反旧标生产,相关部门就知道了。 然而,新标准实施以来,仍存在“灰色”生产情况。 显然相关部门也在了解和窥探市场对新标准的反应。
在刘和清看来,新能源消耗标准与当前空调行业发展脱节,无论从技术指标、消纳能力、对空调的支持等方面都远超空调行业现有水平。整个产业链。 “虽然标准提高了,但消费者负担不起,整个空调行业能效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刘鹤清说道。
行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增速分别为6.8%和11.8%。 ,以及市场和企业对这个新标准的判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产业在线研究总监张立哲指出。
青岛海尔空调有限公司张新奇认为,新能效标准有利于变频与定速同平台竞争,但产品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二次变频增长较快. “因为变频机的增长,整个终端的零售价格上涨了3%。变频比的提升,价格上涨了500元左右。” 张新奇说道。
此外,此前节能惠民政策的结束导致5月份空调企业销售尾声,企业库存降至历史低位。 这是促使企业“灰色”生产的又一因素。 行业在线数据显示,6月企业库存同比下降31%,为8年来最低点。
美芝空压机总工程师杨景涛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压缩机的SEER(旧标准)等级为3级,能效等级为385级,未来行业可能会逐步向2级或2级发展。 level 1.,所以压缩机产品的能效应该提升到更高的405甚至410,对于大多数压缩机厂商来说,技术门槛都比较高。
冼国峰预计,新标产品的市场至少要到明年过渡期结束后才会真正增加,届时老标产品是否会被彻底淘汰仍存在诸多变数
在“双碳”目标和数字化变革的双重背景下,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都在积极探索对绿色发展和能源利用有效的数据产品。
税收是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之一; 能源消耗是企业生产能耗的重要体现。 将税电相结合,建立反映经济发展与企业能源消耗关系的科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字化依据,还可以准确直观地引导企业低碳转型,加快绿色发展,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浙江数字经济体系
近日,全省首款跨场景数字产品“浙里绿税”在浙江数字经济体系正式上线。
什么是“浙里绿税”?
“浙里绿税”是绍兴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建立的一套税收、电力等能源等内外部数据。 规范,体现企业税收和能耗管理水平的含金量,反映行业和社会绿色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
▎“浙里绿税”主界面图
▎“浙里绿税”评价企业子界面图
“浙里绿税”如何运作?
项目选取了绍兴市最典型的8个支柱产业,包括化工、纺织印染、医药制造,收集了与税收、电力、能源等行业相关的数据。 基于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实现数据互通,建立纳税绩效评价标准。
▎“浙里绿税”评价体系
通过对2018-2020年企业能耗和税收数据的分析,以年份为时间轴,对企业给予AE五级评级。 根据这些数据,对应五色“浙里绿税”,生成“一企一码”能效体检报告,报告同步推送至企业端和政府端,精准定位高能源消耗和低产值企业,这将有助于政府全面掌握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建立健全低碳税收制度提供可靠、真实、及时的数据支持。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可以获得准确的能耗画像,有针对性地实施节能降耗改造措施。
▎企业五色数字智能地图
绿码为A级企业,表明企业绿色发展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而橙色和红色代码为DE类企业,表明企业绿色发展质量在行业内相对落后,有待提高。
“浙里绿税”效果如何?
今年5月,“浙里绿税”在绍兴市上虞区率先试点。 项目选取制造业、化工和金属轧制两大能耗高行业,将企业年能耗和年纳税额数字化、可视化展示,计算每万度电能创造多少税收,形成税收能源指数。 同时,以行业平均“绿税”评价得分作为参考值,分析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距。
▎国网绍兴上虞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后台为公司做数据分析
浙江奈乐铜业有限公司作为铜压延加工制造企业,每年消耗的能源量巨大。
“浙里绿税”数据显示,奈乐铜业:2018年3398万元/吨标准煤,评级C; 2019年5109元/吨标准煤,评级为B; 2020年5602元/吨标准煤,评级B...
▎电力人员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讲解和培训
今天,奈乐铜业顺利通过“浙里绿税”评价体系监测、专家现场调研、针对性节能改造等,百度电能耗税指标由26.4元提升至38.7元,“浙里绿税” 》中的评价等级也从B提升到了A。
“我们很高兴成为第一批试点企业,供电公司和税务部门成立了专家团队,上门服务。从节能用电改造到税收优惠政策,他们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奈乐铜业负责人陈立强。
▎电力税务官员组织专家团队共同走访“浙里绿税”试点企业
此外,通过对评价企业的采访,工作人员了解到,在连续三年获得D和E分数的企业中,约有50%的企业计划在2021年进行节能改造。据此测算,金属压延行业仅一项就可减少消耗2100吨标准煤,比2020年下降15%。
“一企一码”精准“刻画”企业能效,帮助企业分析差距、精准定位绍兴能耗管理系统销售价格,科学评估企业税能水平,实现低碳转型升级。 自5月开征以来,“浙里绿税”逐步向全市各县(区)纺织印染、化纤、医药制造、金属制品8大支柱产业延伸。 计划年末覆盖全市4600多家企业。
▎电力税务专家团队为企业带来节能用电方案和税收优惠政策
下一步,“浙里绿税”将在现有8个支柱产业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行业,增加分类评价频次,验证其适应性和科学性,为后续全面扩大评价范围提供依据。以及成果的应用。 抓好支持,着力将“浙里绿税”评价应用落实到全省,支持政府“双碳”行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供稿:绍兴公司周颖、邵鹏飞/绍兴·上虞公司任延庆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