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浦东“十四五”二专发布,将打造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时间:2022-12-25   

南财全媒体记者吴爽上海报道

8月26日,《浦东新区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工业规划》)和《浦东新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制造计划》))正式发布。

《产业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将发挥“五型经济”的引领作用和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浦东新区能耗管理系统排名,打造三个世界一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 “大硬核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以“六大服务经济”带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规划“3+6+6”体系

五型经济是指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动型经济。 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唐文解释说,“五型经济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根植于浦东各行各业的基因之中。”

“六大硬核产业”分别指:“中国芯”——芯片研发与制造; 《创新医学》——创新药物研发; “蓝天梦”——航天装备研发; “未来汽车”——新能源汽车制造; “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建设; “数据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六大服务经济体”分别是指:在资产管理方面,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全球总部或亚太总部向浦东集聚,同时吸引境内持牌金融机构的理财子公司; 融资租赁方面,进一步集聚融资租赁企业,加快发展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扩大租赁资产跨境融资交易规模。 总部经济方面,加快区域总部和各类职能机构升级,培育和集聚本土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 大宗商品方面,充分发挥期货交易所等平台作用,交易规模进一步增长,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在文化创意方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容型、原创型、出口型文化企业。 在专业服务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法律服务、会计服务、人才服务、信用评级等领域的国际化。

《产业规划》指出,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方面,浦东将形成“一带、两廊、一环”的产业布局体系,即打造“南北科技城”。外高桥、金桥、张江、临港“创新带”,打造陆家嘴、世博会等沿江产业走廊,建设外高桥港、外高桥保税区、浦东国际空港机场及衔接区、洋山港、洋山保税港一带一路沿海产业走廊,持续推进“金中环”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浦东新区特色产业园区布局图

浦东新区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周杰介绍,规划的制定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体产业定位,二是空间布局,三是保障。措施。

在重点产业定位方面,去年9月在浦东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上提出,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结合浦东新区六大硬核产业和六大服务经济,浦东提出了“3+6+6”的产业体系。

周杰指出,7月15日,《关于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导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随后,《产业规划》根据《意见》对具体实施细则进行了调整,如在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补充了六大服务经济体。 此外,在产业布局上,浦东新区拥有上海市级产业园区11个,区级产业园区25个,形成了南北科创走廊、滨江产业带、滨海产业带的产业布局。带和中央经济带。 同时,在保障措施方面,浦东政府将在税收方面着力为特色产业提供包容、公平、稳定、可预期、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创新创造更多平台。

制造业规划:三大指标确保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制造业规划》提出,浦东新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将浦东建设成为高端产业引领集群、科技创新高地、要素配置优地。到2025年,形成强大的开放枢纽功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要地。

其中,核心指标是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0%以上; 工业总产值1.8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到45%以上。

三大指标,一是重点领域产业规模翻番。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规模将翻一番。 二是创新发展指标。 每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58件以上,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家。 三是经济密度指标。 到2025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20亿元,形成20+高经济密度的特色产业园区。 全区工业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

对于核心指标的制定,浦东新区科委副主任周正宇作了专题解读。 他指出,1990年代,浦东地区制造业约占GDP的70%,到2014年,制造业占比达到30%,此后持续下降,2019年不到22%。因此,今年设定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0%以上的目标并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浦东整体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浦东定位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使得第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降低了整个第二产业的比重。 此外,空间要求和环境容忍度对上海制造业的发展也有一定制约。

那么为什么要设定“20%以上”的目标呢? 周征宇指出,没有制造业作为基础,就无法实现产业创新,而很多创新都是伴随生产过程而来的。 因此,浦东要大力发展制造业。 20%这个数字也传达了当地政府的态度,那就是浦东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制造业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强产业需求与空间供给的有效匹配,聚焦重点产业,以南北科技创新走廊为重点,打造一极(临港新区)、三核(张江、金桥、外高桥)、20+个特色园区,以及一批形成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核城”群圈。

今年上半年,浦东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13.25亿元,增长19.1%。

浦东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体系最完备、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集聚了13个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 拥有“银证保”牌照的金融机构1110家,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二。

此外,截至2020年底,浦东培育科创板上市公司21家,占全市总数的56.76%。 特别是,超过80%的上市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核产业。 截至今年8月23日,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7家,占全市新增上市公司的53.8%。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昆明信息港讯实习记者昝娟娟为走廊安装声控灯、为水龙头安装节能装置、为病房配备节能环保设施……日前,能耗管理平台由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和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共建的医院通过验收,实现了数据可用和管理智能化。

据了解,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作为云南省卫生计生委直属的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是云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床位1500余张。 是滇西地区综合实力较高的医院,承担着滇西地区的主要医疗任务。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收治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的能耗不断攀升,这对医院的后勤管理提出了挑战。

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医院结合号耗管理平台建设,对医院能耗进行数据化、智能化管理。 该项目于2016年4月顺利建成投产。 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平均能耗水平明显下降。

据悉,该项目已于2016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级专家验收。业内人士评价,大理学院附属医院能耗监控系统的建立,促进了医院能源管理的精细化。 通过对区域能耗、用电项目、历史能耗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及时发现能源浪费漏洞,通过对部门和部门实施量化能源管理措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该项目的运行还降低了能源消耗,间接减少了燃煤向大气排放的粉尘、CO2、SO2、NOX等空气污染物,同时减少了医院周边的热排放云南能耗管理系统,减轻了温室效应。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