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2021年A股ESG信息披露 超千家上市公司聚焦绿色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2-16   

500)this.width=500'=10=10/>《投资人网》葛凡美

编辑汤巾

随着ESG理念在国内市场发展迎来黄金期,资产管理机构、市场舆论和政策监管三方合力推动ESG理念在中国落地,ESG理念正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近年来,国内ESG资产管理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4月30日,国内ESG产品总数1072只,ESG产品总净值18140.85亿元。ESG相关公募基金产品总数961只。其中,投资策略明确包含ESG概念的主题基金产品规模2664亿元,2021年和2020年增速分别为1.42倍和11.52倍。

ESG的概念首先出现在投资领域,然后扩展到对被投资方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通过可持续发展动员企业进行ESG实践的要求。ESG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能耗管理系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ESG治理和ESG信息披露逐渐成为重要话题。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上市公司ESG实践的前身。一家公司无论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还是环境、社会和管治(ESG)报告,都是上市公司的ESG实践。信息公开工作。

在A股市场,多部门联手推动ESG信息披露规范化。在监管部门加强ESG信息披露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ESG信息质量和数量较往年均有明显提升。头宝研究院数据显示,从数量上看,所有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ESG相关报告数量从2011年的518份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1125份,ESG信息披露意识逐渐增强。增加。

政策加码ESG信息披露

ESG是三个英文单词环境()、社会()、治理()的首字母缩写,是反映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的重要信息,代表了与公司运营相关的一系列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

ESG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也是从环境、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评价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衡量维度。公司治理。ESG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落地和发展,也离不开监管层的大力推动。近年来,ESG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2018年9月,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发布,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18年11月,《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发布,建立了衡量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

2021年2月,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将ESG信息纳入沟通内容;两个 ESG 相关章节。

2022年4月,《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发布,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明确要求在沟通中加入环境、社会与治理(ESG)信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将于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

梳理ESG信息披露政策

500)this.width=500' =10 =10/> 来源:华宝证券

能耗管理平台_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能耗管理系统上市公司

华宝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与欧盟相比,国内政府部门在ESG信息披露政策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内关于企业ESG信息披露要求的政策较为零散,缺乏统一具体的披露指标指引。在不同的问题上,从G和E入手,双碳背景下E的重要性凸显,而S目前政策较少。在要求上,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在强制性要求方面,整体强制性要求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强制信息披露的范围相对较窄。

中信证券认为,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出具社会责任报告,但近年来监管部门强制要求部分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极大缓解了ESG投研数据缺失的困境。

具体而言,上交所通过内部系统向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做好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科创板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ESG相关信息,并视情况分别编制和披露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责任报告等文件。

2021年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依法印发《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要求。所有重点排污管理单位,以及上一年度因生态环境违法被罚款10万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发债公司,也纳入环境信息强制公开范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设施方面的信息公开要求将大大弥补环境数据的不足。

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逐渐成为主流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企业ESG实践日益受到关注,龙头企业率先启动ESG信息披露。《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近年来,ESG信息披露总体向规范化发展,中高评级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

头宝研究院今年2月披露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沪深300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50.7%逐步上升至83.3%。 2021年,表明A股龙头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意识已经很强。

在企业社会责任浪潮下,上市公司日益加强ESG治理,重视ESG信息披露。202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明显改善。

中信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已发布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公司数量为1400家,较2020年增加260家。2020年新增发布公司仅128家,增速有所下滑显着增加。整体披露比例为30%,仍然偏低。

从重要指数成份股的披露情况来看,沪深300、中证800、中证1000的披露比例分别为89%、74%和32%。披露情况明显好于中小盘。

A股ESG相关报告数据

500)this.width=500' =10 =10/>数据来源:中信证券

ESG信息披露存在显着行业差异。从行业分布来看,银行业所有公司均已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非银行金融披露比例达到89%。钢铁、交通、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和公用事业、房地产、媒体等行业披露比例超过40%,而消费服务和机械行业披露比例不到20%。中信证券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央行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有关,同时也受到金融行业自身合规、信息安全等属性的影响。

从企业属性来看,国有企业披露率为49%,非国有企业披露率为23%。中信证券表示,这一现象表明,国有企业正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采纳ESG理念。

企业ESG信息披露与企业规模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企业市值分布来看,93%的流通市值超过1000亿的企业发布了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其中流通市值100亿-1000亿的企业比例为57% ,而市值低于100亿的公司占比下降至18.%,企业信息披露与市值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从具体交易所板块来看,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上交所主板共有770余家公司披露了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ESG披露数量有所增加。创历史新高。

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能耗管理系统上市公司_能耗管理平台

所有科创板公司均在2021年年报专栏披露ESG相关信息,90余家公司独立编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深圳交易市场共有550家公司披露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较2020年增加了100多家。

在企业积极披露ESG报告的同时,投资者对ESG相关内容的关注度也大幅提升。据中信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5月,2016年以来,互动易、上证e互动投资者问答中明确提及ESG的问题共有245个,涉及144家上市公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呈现爆发式增长。仅2021年就有127个问答,同比增长508%。中信证券认为,这表明不仅机构投资者开始接受ESG理念,个人投资者也开始关注企业ESG表现。ESG已成为企业绕不开的话题。

中信证券指出,市场关注的焦点将从是否发布逐渐转向披露质量,而报告质量也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公信力。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存在可靠性、可比性差等应用难点。在信息披露比例逐步提升的同时,市场关注点将逐渐转向信息披露质量。

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识逐渐增强,ESG信息披露也日趋完善。披露内容主要涉及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对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和优势进行。开始工作。

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上交所主板约有970家公司在年报中主动展示了其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上交所数据显示,近1300家企业建立了环保相关机制,累计投入环保资金1692亿元;约1200家企业采取减碳措施,累计减排约1008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增长率显着。

近70%的科创板公司主动披露了能耗和排放信息,近60%的公司披露了碳减排措施及其效果。科创板多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企业积极推进“碳足迹”计算、环境监测等辅助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开拓节能减排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深圳有1559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许多绿色产业企业通过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型。,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现。

事实上,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不少企业受到处罚。例如,2020年8月20日,海翔药业(.SZ)子公司因窃取排污​​污染物被罚款100万元,停产整顿;2021年8月,旺能环境(.SZ)、盛运环保(.SZ)旗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被生态环境部公开处罚。

2020年和2021年两年,陕西建工(.SH)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中,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记录至少132项;陕西煤业(.SH)将有 52 条记录。在这些处罚记录中,陕西建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大气、固废、水、噪声、重金属五类。

2022年4月25日,中原环保(.SZ)发布了关于其子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处理厂污泥处置、贮存不规范,污水出水水质指标超标。中原环保水务被罚110万。

《A股上市公司环境风险报告(2020-2021年)》显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4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705家面临环境风险,累计环境处罚和处罚达2000余家。行政处罚总额近3亿元。

上市公司在加强ESG信息披露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贡献和能源消耗,助力企业有序减“碳”。结合公司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提升中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2021年,上交所主板公司共投入扶贫资金和物资近521亿元,其中超过550家企业响应国家乡村振兴重点支持号召,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支持贫困县发展特色产业;近千家企业通过定点帮扶、劳务合作、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积极捐助。2021年,深交所共有2500多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其中超过1家、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磊表示,上市公司对ESG理念的理解正在不断加深。作为中国企业的杰出代表,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实践来看,大部分蓝筹公司都建立了高层深度参与、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ESG管理组织体系;上市公司不断加强ESG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效性和针对性。

中信证券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ESG报告在投资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痛点。首先,有关报道的可靠性仍存疑。由于没有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强制审核,前期披露普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存在与年报口径不符的事件;二是报告间可比性差,体现在各企业使用的参考标准不一致,指标披露不完整,指标统计口径不一致,缺乏量化指标。(四维财经出品)

节能减排领域的公司近期受到市场追捧。之所以如此,可以说与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有关,也与《能源法》有望推进的信号有关。这样的大环境不禁让人对上市公司面临的挑战和迎接的市场机遇产生兴趣。

节能减排是一种战略

观察人士向记者指出能耗管理系统上市公司,八国集团峰会的召开,使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此前,今年3月,《能源法》草案初稿形成,预计年底送审并报送国务院;此外,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强调提出的节能、降耗、减排目标意义深远在“十一五”计划中。可以说,节能环保问题一直受到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记者了解到,不少上市公司已经将节能环保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并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日前,国内一家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宣布,在美国空调市场推出全球首款无氟超高能效窗机。这种环保节能的产品立即赢得了国际大型商业连锁公司的订单。据称,虽然该业务在家电企业整体业务中占比较小,但预示着公司产品向环保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对于这款产品的推出,

能耗管理系统上市公司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_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事实上,将节能环保作为重要战略的企业不在少数。如安阳钢铁成功研发出低温干馏工艺处理含油轧钢污泥新技术,凯迪电力逐步完成从环保公司向绿色能源综合环保公司的转型等。业内研究人员表示,这种以节能减排为主的企业非常普遍,尤其是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作为一种趋势,“节能减排”已经开始了相关的​​行动。

环保行业直接受益

业内研究人员指出,节能减排是先得利先得。以威孚高科为例。早在2004年,公司就与德国博世公司合作,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上市公司,达到了欧Ⅲ标准,而整个行业仍处于欧Ⅱ标准。但此后两年,威孚高科因巨额投资、启动成本、研发费用等原因出现滑坡式下滑。同时,由于欧III标准超前于市场需求,博世并未给威孚高科带来更多实际利益。但业内专家认为,长期来看,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其利润增长是肯定的,但由于环保主题与政策密切相关,增长时机无法控制。同时,专家认为,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于相关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_能耗管理系统上市公司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海螺水泥的节能减排、烟台万华独有的MDI(聚氨酯)光气化技术,以及巨化较早投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并抢占苯乙烯市场的双良股份, Ltd.等。由于节能减排的方式不同,这些企业也具有特定的竞争优势。

社会责任逐渐凸显

广发证券首席分析师曹鑫指出,“节能减排”的压力对行业中落后产能的中小企业关停淘汰影响较大,但会影响多数规模大、产能先进的上市公司。对于公司来说,影响不会太大。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形象和社会责任的考虑,已经考虑了相关事宜。例如,邯钢实施了两大节能技改项目:轧钢加热炉节电改造和蓄热改造;其他多项节能技改项目也在陆续实施中。宝钢股份联合重点耗能企业 市经委签署节能“军令状”,承诺确保上海实现全市GDP增加值能耗和工业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增加值能耗下降。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陆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节能减排”作为社会责任之一,也在这些报告中有所体现。可以说,这不仅关系到经济利益,也与其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密切相关。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