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何衡量数字化转型的收益?这可能是制造相关企业近年来面临的最苦恼的问题之一。
今年以来,受境外疫情蔓延、全球流动性宽松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制造业承压明显。碳中和时代,高耗能水泥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政策,包括成本上升、产能过剩、行业恶性竞争等。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毫无疑问,中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节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赋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其中,针对建材市场,工信部于2020年发布了《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整个行业的网络化程度将大大提高,推动建材行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和现代化,加快进入先进制造业。
作为水泥行业的领跑者,华新水泥抓住机遇,率先数字化转型。
借助华为云,华新水泥通过对核心业务应用的全面数字化、IT与OT的融合,构建了横向到边缘、垂直到底部的数字化体系。以数据驱动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产业转型的先行者——华新水泥
华新水泥始建于1907年,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主营业务涵盖水泥、混凝土、骨料、环保、装备制造及工程、新型建材等。公司在国内外12个省市拥有270多家分公司,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1.1亿吨。是中国制造业500强、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之一。
作为行业领先者,华新水泥敏锐地意识到工业4.0时代背景的到来,将数字化转型置于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在管理上形成了“数字化转型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 ,增强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快速反应,赢得先机”。
在数字化建设探索过程中,华新水泥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以自主研发物联网应用为主,结合行业内成熟的平台和系统,共同打造数字化系统,注重系统解决方案的自主性,应用产品和推广升级 把控。
公司构建了以工业智能、商业智能和管理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化体系。依托自主数字化研发能力,持续建设完善27个工商业应用系统。IT)推动生产层面的执行(OT),利用形成的数据资产,突破业务和管理边界,实现监控预警、指挥调度,形成横向价值网络协同能力,从而实现产销平衡,快速决策,降本增效。
可以说,将“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作为公司四大战略之一的华新水泥入局,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推动水泥制造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一直走在行业数字化的前沿。但与此同时,扎根于传统行业的华新水泥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数字化转型前,华新水泥无法实时掌握各分公司业务运行情况,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各业务单元业务数据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缺乏跨业务部门的统一数据管理体系。
这主要是因为华新水泥此前只是在核心业务上构建了部分信息化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之间的数据没有打通,缺乏对整个业务链的整体协同管理方式.
同时,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监控价格敏感的产销快速平衡对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华新水泥等传统企业更习惯于根据经验进行决策。然而,随着近五年公司规模和业务种类的增多,人工手段的管控效果越来越不理想。
此外,华新水泥需要使用替代燃料降低能耗指标,以智能化生产方式提升生产管控质量,通过创新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新的生产环境需要更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司通过传统培训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难以快速培养出专业操作人员,满足水泥生产高难度的管控要求。
总体来看,在数字化转型之前,华新水泥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人才培养难”的压力天津水泥企业工业能耗管理云平台,缺乏能够全面支撑公司未来融合发展的统一运控平台商业。
华为云助力华新水泥转型
华为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华新水泥的困境,助力了华新水泥的数字化转型。同样出身制造业背景的华为云,对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华为云首先通过数据平台为华新水泥搭建了统一的数据平台(DGC、ROMA、DWS等组件),对企业的数据资产进行梳理。然后进一步统一定义、数据标准和规则,确定唯一的数据源。
数据确定后,双方将对华新水泥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分别进行分层架构和集成方案设计、数据模型、数据标准、数据质量规则、数据索引、数据服务接口设计,最终开发并实施。
华新水泥通过不断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了各类数据的钻取、展示、分析、预警,实现了面向未来的分析优化,真正发挥了数据驱动业务的作用。该部门提供业务数据服务和分析工具,实际上服务于执行层的各种业务决策。
从数据上量化,借助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华新水泥智能工厂50名工人即可完成万吨级生产线的全部工作;而同样规模的传统生产线需要300多人。通过技术升级和智能化改造,部分水泥生产线污染物排放较原来下降60%,单位熟料热耗下降40%,碳排放强度下降12%。
智能制造系统实施后,华新营销数字化线上平台水泥和熟料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95%以上;通过采购数字化平台,采购综合成本可降低10%-20%;智能物流配送系统提升配送效率100%,客户满意度较原来提升16.5个百分点。此外,华新水泥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带动生产效率提升30%,质检生产效率提升20%,检测效率大幅提升,产线可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人工.
华新水泥数字化转型实践,最大程度实现了水泥生产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运营管理项目,使企业信息化管理从局部应用到全面综合应用,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而显着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华新水泥通过信息化管控一体化应用,打通了从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到生产现场的信息通道,使企业业务流程得到优化;生产数据实时上传,为合理调度、均衡生产提供有力支持。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生产经营方面,华新水泥的智能制造实践依托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设备自动化控制能力,优化生产流程和降低能耗,提高产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借助华为云,华新水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厂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改造优化,企业设备更加智能化,工厂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水泥生产在线监测和能源管理优化,对公司“智能+水泥”战略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华新水泥为实现“多元化发展计划”而启动的业务和财务智能化管理和报告项目的实施,是为了提升公司业务和财务一体化的精益化水平。华为云的数字化运营是不可忽视的幕后助手。
华为云数字化运营驾驶舱帮助华新水泥管理层和决策层快速获取生产经营关键数据,提升决策效率。通过数据平台的建设,为华新水泥集团搭建数据基础,构建面向未来多个业务领域的综合治理架构。根据。
制造业华为云
水泥行业只是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华新水泥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树立了转型的榜样。可以肯定的是,制造企业已经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风口浪尖。
通过华为云,华为将在数字化转型中积累的技术、工具和经验以云服务的形式开放给制造企业,在智能生产、数字化办公、和科学管理。稳制造”,加快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进程。
目前,华为云的“智造版图”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制造领域,包括30+汽车制造企业、20+TOP级建材矿产企业、15+TOP级家电企业等。同时截至目前,华为云已通过遍布全国的40+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15个产业集群的300+合作伙伴,助力17000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华为云将继续深化与华新水泥等行业先行者的合作,以数据驱动企业创新,为企业上云转型提供可靠、稳定、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2年3月13日,德国能源中心与研究所、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创新节能技术促进中心在上海浦东张江联合举办“德中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培训研讨会” , 德国 能源中心会议室告一段落。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单位GDP能耗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德国有丰富的节能经验和优秀的节能示范案例。为促进两国企业在节能创新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学习德国先进的节能经验能耗管理师培训,学习绿色建筑知识和技术,引进先进适用的节能降耗技术。技术,增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来自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国内外节能技术与设备供应商的200多位专家,
德国中心CEO陈宏先生与上海节能信息网总经理陈宏先生共同致开幕词。
接下来是德中节能创新技术专家:上海能源建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能源顾问周延平博士介绍了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与技术。
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编、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专家组专家韩继红博士谈了中德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及典型案例双认证实践,重点探讨中德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案例的差异。
德国建筑能源中心与研究所高级经理向在场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德国建筑能源管理师培训项目,并期待欢迎中国企业了解并参与其培训项目,推广知识两国建筑节能情况。一起学习进步。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德国能源中心与中国上海节能信息网在现场所有媒体和国内外企业的见证下成功签署了协议。大致内容围绕德中两国在培训方面的合作展开。德国能源经理人才流失与中国长三角人才短缺。” .
最后,东元咨询贸易有限公司CEN总围绕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了节能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
同时,多位建筑节能领域的专家分享了“节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供热节能与热计量改革、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绿色施工、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德国能源管理公司“十一”期间建筑遮阳行业发展概况,“十一五”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发展报告,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进展,德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与与会嘉宾进行了交流分享。
随后,德中建筑节能技术专家、企业代表在参观德国GECC节能建筑期间,边参观学习边交流探讨建筑节能新技术,探讨如何提高建筑节能- 从工程、设计、咨询、测量和评估等方面节约建筑。建筑节能服务行业技术创新,分享税收优惠政策和实用技巧,合作攻略等问题给你详细解答。现场嘉宾认真聆听,积极讨论,收获颇丰。
活动结束后,现场观众意犹未尽,依然兴致勃勃地与德国建筑节能专家探讨节能技术。许多嘉宾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与国外建筑节能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推动中德建筑节能企业合作。
标签: 德国能源中心 上海 德中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培训研讨会 单位GDP能耗 德国建筑节能 陈宏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