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核心阅读
绿色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2016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成效如何?您还面临哪些挑战?记者采访了山西、江苏等地生产企业和工信部节能司相关负责人。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将成为全行业、能源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绿色制造业快速发展,体系初步建立。
近日,2020年首批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清单公布,加快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与企业对接。不仅如此,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开展工业节能监测、培育节能环保标准化企业、加大绿色设计产品推广力度……近年来,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实施围绕产业绿色发展这一关键命题,陆续展开。
产业链绿色发展加速
走进主厂区,看不到污染,闻不到异味。钢铁企业是排放大户,为什么要甩掉一层“灰”?
走进厂区,答案浮现在眼前——只见烧结设备的头部,连接着一根最大直径8.5米的烟气管道,管道和设备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数千各种尺寸的检测仪器,实时监测排放等。.
摆在我们面前的超大型结构就是太钢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改造设备。能源环保部部长马良表示:“设备改造后,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可以有效减少。去年,太钢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了50.6%。”比去年同期。”
生产更清洁,能源消耗减少。炼钢需要巨大的电力消耗。如何收集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和余能,并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是企业绿色转型的一大挑战。
采访中,马良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15年,太钢吨钢综合能耗为547公斤标准煤,去年这一数值下降到538。“547已经是国内领先水平,改成538看起来并没有明显下降,而是自增压各方面节能的结果。” 马良说,去年,公司投产了一套低参数余热发电设备。由于这部分剩余能源的利用率不高,一般企业不会使用,但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必须想办法“吃掉再挤出来”。
放眼产业链上游,115公里外的山西平遥县,“绿色”也在蔓延。“清洁生产是煤化工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平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天星在平煤工作40余年。近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平美的绿色蜕变过程。有不少,但说实话,我还是能闻到焦炭的味道。近年来,我大力清理生产,异味逐渐消失。”
空气质量的改善得益于平煤焦化升级改造项目。“煤化要经过洗选、焦化、脱硫三个主要过程,其中污染物排放主要在焦化过程中。” 常天兴说,在查明症结后,公司在炼油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废气收集装置,使废气不能“四处走动”。同时,收集工业余热作为热源还可以满足居民的取暖需求,一石二鸟。据介绍,平遥煤业可满足平遥县6万多户、20万户、800万多平方米的冬季取暖需求。
从煤化工到钢铁产业,山西能源产业链绿色化正在加速推进。“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5.8%,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7.4%。”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厅负责人说。此外,2017-2019年,全省消耗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等工业固体废物约800万吨,大量能源系统优化应用和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和改造项目已经到位。
从山西放眼全国,“十三五”以来,各地区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据工信部节能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8亿吨,节约能源成本约4000亿元。环境效益是双赢的。同期,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以钢铁行业为例,二次能源自发电比例提高到50%。通过推广轧钢、焦化废水和城市中水回用技术,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减少废水3亿立方米,新增节水21亿。立方米。
产业园区带动制造企业整体走向绿色发展
行业的一抹绿色,不仅贯穿产业链向纵深延伸,更贯穿园区辐射。
在江苏苏州,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载体,园区内工业企业整体走向绿色发展。从产业结构来看,苏州工业园区有别于传统制造业园区,聚焦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向绿色发展。痛点是什么?
“能源消耗!”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行业清洁生产不成问题,但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使用规模大苏州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服务商,园区年均能耗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
对症下药,苏州工业园区开出的药方:限增量,优化存量。“一方面,在项目招商方面,以能耗为标准设定入园门槛,严控高耗能项目企业进入。” 该负责人清楚地记得,去年曾引进一家专门做大数据中心的公司进入能源评估阶段,发现每年近1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将使其成为全国能源用户的头号用户之一。公园,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决定放弃。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诊断,有针对性地制定节能优化综合解决方案。
园区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园区制造企业加强绿色能力建设和绿色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装在屋顶和草坪上的650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这些太阳能电池板的装机容量为1.5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60万千瓦时,可提供工厂全年13%的用电需求。” 工厂总经理权志辉介绍。
“和尚美一样,2015年以来,共有200多家企业开展了绿色能力建设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园区能源审计工作已实现重点耗能单位全覆盖,目前已扩大到1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标准煤或更多。2015年至2019年,100余家企业实施400余项工程改造,节约标准煤8.38万吨。
工业企业和园区是制造过程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主体。工信部节能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以来,各地工业企业和园区建设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突破和带动作用。中国、化工等多个重点行业成功研发出一批制约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共性技术,辐射带动重点省区行业高质量发展。
巩固成果仍需聚焦科技创新和放管服改革
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工业企业不仅要实现清洁高效的生产过程,还要将绿色制造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制造企业都将绿色制造作为下一步转型方向。
“我国工业绿色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效并不稳定,正处于攀登跨越关口的关键时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工信部节能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要在技术创新和政策体系上不断发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绿色发展。“与推行端到端治理相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从单一技术、单一工艺、单一产品的创新走向规模化、集成化、深层次的创新。转变,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发展节能环保一体化技术,提供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改革创新工业节能管理方式,放管服、改进管理。一方面,要深入挖掘节能潜力,通过完善节能监管“双轮驱动”的工业节能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执法和节能诊断服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财政、价格、税收和金融政策,实施绿色金融,不断释放产业绿色发展潜力。
《人民日报》(2020年8月26日第07期)(韩信)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