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铜川市事业单位节能“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事业单位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节能“十三五”规划》本规划由陕西省事业单位印发的《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铜川市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在省事业单位节能办和市发展局的指导下,发改委,始终坚持以《事业单位节能条例》为指导实施节能工作。. 政府第一责任,多措并举,持续深化,成效显着,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了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一)“十二五”期间全市事业单位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据统计,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13.13万吨标准煤,人均消费438.9公斤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15.04%;建筑总能耗12.83万吨标准煤,51.38吨/平方米。千克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12.30%;用水总量837.85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8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15.15%。三项指标均达到“十二五”节水降耗目标。
通过对全市事业单位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比较,2011年以前,全市能源消费占比:电力11.24%,煤炭84.55%,天然气0.76%,汽油3.12%,柴油0.33%。“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燃煤锅炉向燃气锅炉改造,实施公交系统改革。到2015年底,事业单位能源消费比重发生明显变化,高污染原煤消费率发生了变化。高排放客车用油消耗率由3.12%下降到0.96%,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合理,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二)“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理顺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成立领导机构;各级政府机关指定联络员与本级节能办进行沟通,区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市级机关进行沟通。事务管理局沟通有序,形成层层负责、上下衔接的联络官机制。制定《铜川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十二五”规划》,逐年分解任务;先后修订、补充和完善了节能工作管理制度,各事业单位工作细则和实施方案,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保证。
二、开展宣传培训,加强能力建设
坚持通过媒体宣传、实践活动、培训教育等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拍摄7部电视故事片和新闻报道;编印《工作信息》40余期。每年的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了能源紧缺体验、节能产品展示、废旧电池、荧光灯回收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局、省厅厅组织的学习培训和远程培训;多次来市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偏远学习观摩和参观交流,
3、实施节能改造,降低能耗
各级事业单位大量实施节能设施改造,不断推广节能灯、节水器具、“零”待机节能插座等节能产品。各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能耗情况,对空调、电梯、水系统、燃气系统等耗能设施进行节能改造,建设雨水、中水回用设施。各区县开展以燃煤锅炉冬季取暖为主的燃气改造,充分利用热能和光能。“十二五”期间,全市投入3000万元以上进行事业单位节能改造。通过改造,实现了有效的降耗。
4、规范能耗统计,夯实节能基础
开展事业单位名录库建设,建立市、区、县、乡三级事业单位名录库。《铜川市事业单位能耗统计实施方案》已经印发。能耗统计指标明确、范围明确、口径统一、报告程序规范。数据趋于合理真实,更具参考性和指导性。坚持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用电达标管理、用水定额管理,积极开展能耗分析,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实行公交使用定点加油维护制度,
五、开展示范创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组织建立4家国家事业单位节能示范单位。各编制单位水、电、气、空调、建筑系统能耗指标均达到节能示范要求。各单位能耗低于同期单位和全市平均水平,荣获“全国事业单位节能示范单位”称号。创建市级“节水示范单位”4家,其中市财政局获得省级“节水示范单位”称号。同时,围绕市一中,
六、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工作发展
在工作中,坚持日常督查与年终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明确督促落实的目标,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将评价结果向市评价办公室报告。评价各类事业单位节能工作的依据。在监督中强化责任,在强化检查中谋求落实。表彰了一批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促进了各级事业单位节能工作的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我市事业单位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中、省巡查组多次来铜进行专项巡查,受到高度评价。市办事管理局先后被省政府评为“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至13年连续三年被市发改委评为节能减排先进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和情况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事业单位节能工作任重道远,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认知水平、业务能力、权力配置等方面造成的差异。二是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主要原因是部分单位和岗位没有配备专门的能耗数据统计员和专业的能耗设备管理员,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三是配套措施不完善。虽然制定了许多节能法规和措施,但相应的审核办法、考核办法、合同能源管理费支付方式尚未完备。四是能耗统计方法不先进。各种能耗数据仍为人工录入,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手段,无法及时发现能耗数据,上报数据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无法为工作决策提供最有利的依据-制造。五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在工作中,仅限于一般技术的应用和现有设备设施的改造,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属空白。各种能耗数据仍为人工录入,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手段,无法及时发现能耗数据,上报数据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无法为工作决策提供最有利的依据-制造。五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在工作中,仅限于一般技术的应用和现有设备设施的改造,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属空白。各种能耗数据仍为人工录入,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手段,无法及时发现能耗数据,上报数据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无法为工作决策提供最有利的依据-制造。五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在工作中,仅限于一般技术的应用和现有设备设施的改造,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属空白。不能为工作决策提供最有利的依据。五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在工作中,仅限于一般技术的应用和现有设备设施的改造,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属空白。不能为工作决策提供最有利的依据。五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在工作中,仅限于一般技术的应用和现有设备设施的改造,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属空白。
“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能源资源环境瓶颈依然突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节能资源节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总局、李克强总理关于继续推进事业单位节能工作的意见。资源工作:“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建设节能绿色公共机构为主线,聚焦政府机关、学校、医院三方面,对供应源、使用过程、利用进行管控的能源资源。垃圾出口处置三个环节,用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法规,挖掘节能潜力,探索节能新模式,全面提升垃圾处理水平。节约能源和有效利用能源。铜川”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聚焦政府机关、学校、医院三个领域,对能源的供应源、使用过程、利用进行管理。垃圾出口处置三个环节,用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法规,挖掘节能潜力,探索节能新模式,全面提升垃圾处理水平。节约能源和有效利用能源。铜川”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聚焦政府机关、学校、医院三个领域,对能源的供应源、使用过程、利用进行管理。垃圾出口处置三个环节,用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法规,挖掘节能潜力,探索节能新模式,全面提升垃圾处理水平。节约能源和有效利用能源。铜川”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法规,挖掘节能潜力,探索节能新模式,全面提高节能减排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水平。铜川”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法规,挖掘节能潜力,探索节能新模式,全面提高节能减排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水平。铜川”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十三五”期间节能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 一般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建生态文明。以引领、聚焦“四个铜川”建设,以节能事业单位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节能资源节约制度标准,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能源资源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成本的制度体系。碳,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律法规开展事业单位节能工作的指导、推动、协调、监督、统计、审计和考核,推动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坚持科学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节能工作。管理严格、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鼓励和引导市场参与节能改造和能源管理;坚持分类管理,建立事业单位节能目标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加快落实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坚持技术管理,不断引进社会资源,加强与各类节能企业的合作,利用技术支持开展能源设施的管理、诊断和改造;坚持重点管理,建立事业单位重点用能单位名录,加强指导监督,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促进能源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节能事业单位。
(3) 节能目标
1.管理目标。建立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事业单位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制度标准体系、计量统计体系、能耗监测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统计监测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和宣传培训体系。资源。
2. 量化目标。在2015年能源资源消耗量的基础上,到2020年,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0%,人均用水量下降15%。
三、“十三五”节能工作主要行动
(一)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提升事业单位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推动实施建设项目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以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改造为重点,实施节能、环保、抗震等综合改造,推广使用安全高效的保温墙体材料;公共机构供暖系统节能改造计量;组织实施既有办公楼绿色改造示范工程,
(二)开展绿色办公行动。推动事业单位节能资源信息公开,充分发挥节能信息在促进绿色办公中的作用。
推广电子化、无纸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和材料的印发数量,提倡使用电视和电话会议,减少使用签字笔、纸杯、餐具、塑料袋等一次性办公用品,促进使用环保再生纸、再生硒鼓等资源回收产品。严格执行空调设定温度规定。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和《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产品,优化配置办公家具和设备,合理管理,延长办公设施使用寿命。盘活现有资产,减少资产闲置浪费。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有效降低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全面开展事业单位办公区域绿色照明工程,应用高效光源和智能控制装置。积极推动和完善事业单位废光源回收利用机制和渠道。应用高效光源和智能控制装置。积极推动和完善事业单位废光源回收利用机制和渠道。应用高效光源和智能控制装置。积极推动和完善事业单位废光源回收利用机制和渠道。
(三)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大力倡导“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行、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在事业单位合理设置和增加公共自行车网点,为干部职工提供“135”出行方式。方便。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应用,新建和既有停车场应规划配备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鼓励采用自助分时租赁等商业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
(四)开展绿色食堂行动。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安装节能高效油烟净化设施,确保油烟排放达标;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应当设置餐厨垃圾现场资源化处理设备。引导绿色食品采购能耗管理体系,建立绿色食堂评价标准,加强食堂精细化管理,开展绿色食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反厨余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五)开展绿色信息化行动。加强机房节能管理,探索建设机房能耗和环境计量监测系统,监测数据中心计算机运行状态、用电效率(PUE)、运行环境参数机房,提高数据中心的节能管理水平。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实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加大事业单位购买云计算服务力度,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共享共享数据信息资源,
(六)开展绿色文化行动。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引导,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明道德。积极倡导事业单位计算个人工作生活的“碳足迹”,减少个人工作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践行减少“碳足迹”的环保理念。
四、“十三五”期间实施的主要节能项目
(一)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小型燃煤锅炉改造,禁止建设每小时20蒸汽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加快淘汰小型分散燃煤锅炉,将城市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事业单位纳入城市集中供热。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事业单位使用分布式燃气机组替代燃煤锅炉。对不属于整治范围的燃煤锅炉,实施燃烧优化、自动控制、低温烟气余热回收、太阳能预热、冷凝水循环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试点。
(二)实施可再生能源应用工程。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施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示范工程,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体。建立资源回收利用长效机制,推进废旧电子产品、办公用品等回收综合利用,加强废旧商品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推广智能自动回收机应用,回收率超过80%。
(三)实施节地节水工程。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土地规划利用相关法律法规,节约集约利用各类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利用论证,实行节水设施和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投产制度。组织开展节水单位创建,50%以上的市政机关、市政事业单位必须是节水单位。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鼓励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实施节水改造,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完善用水计量设备,基本实现用水量分项计量。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安装再生水利用设施,开展雨水收集利用。
(四)实施节能计量统计基础工程。按照能源可测量、可监测、可评估的原则,规范事业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重点用能设施分类别、分项、分户计量率达到80%以上. 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用能管理智能化水平。开展统计数据联合审核和统计工作专项抽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共享,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应用,
(五)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开展经济事业单位示范单位创建,创建10个示范单位,实现“县县有示范”目标。建设示范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示范单位动态管理、节能效果评价评审和创建交流活动。探索建立事业单位能效领导者制度。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六)实施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节能管理业务培训机制,建立上下游一体化的培训组织体系。积极组织面授和远程培训,实现各级节能管理领导面授、节能事业单位示范单位和重点能源面授培训全覆盖用电单位达到80%以上,提高了各级节能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五、“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协调领导作用,加强与发展改革、金融、工业和信息化、住建、环保、水利、与商务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调、分工明确、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各事业单位要指导和督促所属部门和单位尽快建立节能管理机构,落实节能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抓紧研究节能工作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广新经验,形成一级重点,层层推进。抓好落实节能工作格局。
(二)完善标准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事业单位节能办法》,结合实际,完善与节能规划、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相联系的政策制度。逐步完善计量统计、能源审计、监督考核、碳减排等配套制度标准,形成管理严格、覆盖全面、监管统一的科学规范体系。督促区县政务管理部门和系统科技、教育、文广、体育、
(三)加强计量统计,夯实节能基础。事业单位能耗实行分项、分户、分类计量,计量器具设备标准化。完善能耗统计数据信息报送手段,落实统计要求,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和宣传,加强能耗统计数据联合审核,提高数据质量,有效利用能耗数据为指导事业单位提供决策依据以节省能源。建设事业单位节能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能耗监测系统建设,
(四)加强监督考核,推动目标落实。积极协调将事业单位节能工作纳入政府绩效和下级政府节能考核。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开展年度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加强节能监管,推进节能执法。建立健全能源消耗信息通报和公开制度。开展重点耗能、大耗能单位能源审计。
(五)落实资金保障,加强技术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作用,将事业单位节能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事业单位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通过收费托管、设备租赁、公私合营等市场化机制开展节能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提高节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事业单位用能设备技术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六)加强教育宣传,注重队伍建设。依托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事业单位节能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年度节能宣传周主题活动,提高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营造节能氛围。
2016 年 11 月 27 日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