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6月29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促进上海市数据中心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到,要积极推进算力设施建设。
鼓励提升数据中心计算能力,布局建设一批高性能、高吞吐量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优先使用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系统,推动异构计算部署CPU、GPU等功率,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AI训练和AI推理输出强大、高效、易用的计算能力。
推动第三方算力中心按需部署。推动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建设融合不同精度、多种技术的算力,满足智能制造、智能出行、城市治理等多种场景应用需求的算力中心。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区、张江科学城等区域发展需求,集聚网络、算力、算法等资源优势,推进服务业建设。全国及长三角地区,支持跨域资源。调度算力中心;
推进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建设。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建设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开发算力调度系统,推动本地和远程算力中心互联互通,实现同构或异构算力平台之间的智能化跨区域算力中心调度,满足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中小企业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需求。推动平台打造人工智能算力产业上游,带动国产智能芯片和自主框架的适配。推动下游算法开发,
完善算力服务体系。推进跨领域、跨运营实体计算资源池建设,通过优化调度服务体系、建立算力交易结算机制、加强计算效率衡量、增加数据开放共享、建设智能计算生态系统。跨地域共享,支持同构或异构算力平台之间的智能灵活调度,提升算力获取速度和算力利用效率。
加快发展绿色节能数据中心
通过全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技改专项资金等政策引导,鼓励现有数据中心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高效清洁能源等多种方式开展绿色节能升级。
加快应用绿色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应用高密度集成等高效IT设备、液冷等高效制冷系统、高压直流等高效供配电系统、高效辅助系统技术产品能效、环境一体化测试等,推动SDN、无损网络、人工智能运维等应用。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飞轮储能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支持临港新区牵头建设国内氢能绿色数据中心试点。
不断提高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供能等配套系统,在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建筑物屋顶或外墙安装光伏,实现可再生能源供应;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电力交易、碳交易等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动全市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年占比逐年提高;试点建设零碳数据中心。
多措并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持探索数据与电力联合运营模式,充分发挥电厂资源综合优势,为新建数据中心提供电力、蒸汽、水等资源服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结合余热消纳的应用场景,鼓励通过自用和外加热等方式,加强数据中心机柜余热资源的利用。
原文如下: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本市数据中心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
相关部门:
数据中心是集聚多种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提供高效计算服务、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 目前,全市数据中心的规模、容量和空间分布已基本满足全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
一、一般要求
1.指南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十四五”和2035年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纲要及协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要求,以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为目标,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协调深化建设城市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打造新型智能计算 有效支撑城市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2.基本原则
以需求为导向,协调发展。围绕强化城市“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发展“五个经济”、建设“五个新城”,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和重点行业发展,坚持需求导向,统筹数据中心布局和规模。,利用能源,促进存量和增量数据中心协调发展。
城市联动与区域协调。加强城市协同联动,加强数据中心项目管理、能源监测和资源保障;促进长三角区域内和数据中心主要承载区域之间的资源联动,支持区域间计算资源的高效协同。
分级管理,分类执行政策。通过集聚布局和边缘化部署,运用特色管理和差异化政策,对存量和增量数据中心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低碳绿色,安全可靠。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引进绿色技术和产品,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全面提升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设施的安全可靠性。
3.主要目标
统筹推进全市数据中心建设,到“十四五”末,形成“布局完善、结构优化、绿色低碳、网络优质”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丰富的算力、先进的技术”将形成。形成“南北对应、东西联动、整体平衡、重点集聚”的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以临港新区为双核,奉贤、金山、闵行、嘉定、宝山、浦东高桥以外区域为“双核一带”算力空间布局;坚持“满足要求,总量最小”的规模限制;突出“存储与计算融合,以计算为核心”,形成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以去中心化边缘数据中心为补充的“云边协同”基础设施;算力和计算效率水平显着提升,逐步探索执行CE(计算效率)等更深层次的综合能效指标;) 逐渐减少;技术水平显着提高,网络质量显着优化,全市数据中心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由分散的边缘数据中心补充的基础设施;算力和计算效率水平显着提升,逐步探索执行CE(计算效率)等更深层次的综合能效指标;) 逐渐减少;技术水平显着提高,网络质量显着优化,全市数据中心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由分散的边缘数据中心补充的基础设施;算力和计算效率水平显着提升,逐步探索执行CE(计算效率)等更深层次的综合能效指标;) 逐渐减少;技术水平显着提高,网络质量显着优化,全市数据中心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到2025年,预计全市数据中心总规模容量达到28万标准机架左右,平均挂牌率提高到85%以上;数据中心算力将超过14000(FP32);集群区大型数据中心)城市骨干网出口平均单向延迟小于10毫秒;数据中心能耗净增量严格按照市政府发布的“十四五”能耗指标控制;集聚区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综合PUE降至1.25左右,绿色低碳水平达到4A以上;机柜数量不少于5000个的数据中心将被淘汰或更换;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优化数据中心空间布局
充分考虑城市网络基础、电网负荷、产业发展等因素,持续优化布局,形成枢纽型数据中心集群、城市数据中心集聚区、边缘数据中心梯次布局,全力支持长三角融合示范区、临港新区、张江科学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5大新城将在全市重点区域发展。
加快枢纽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依托全国综合计算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青浦区为起步区)、临港新区、G60科创走廊、金山等数据中心,配套资源好、区位优势明显、急需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枢纽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重点满足海量数据集中处理、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与推理、国家和地区计算资源调度等需求。
按需建设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数据中心集群。在宝山、嘉定、闵行、奉贤、浦东周浦、浦东外高桥等现有工业区和电厂区,利用合适的厂房建设数据中心,推动存量相对集中地区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和结构优化。专注于服务城市金融高频交易、车联网、城市治理、智能工厂、智能电网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需求。
根据应用场景,按需灵活部署边缘数据中心。面向边缘计算应用场景,引导利用现有通信机房、变电站等设施按需部署边缘数据中心,整合网络、支撑、应用、运营等相关方优势资源,构建边缘计算环境满足视频分析、自动驾驶、分发。计算和网络加速等具有极低延迟和极高可靠性的新业务应用需求。
2.加快“小散老”数据中心升级改造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推动小而散的老旧数据中心升级改造,促进现有数据中心结构优化。
明确小型零散老数据中心的限制和淘汰条件。对现有数据中心进行调查,整理小而散的旧数据中心名单。根据《数据中心能效限值及能效等级》(-2021)、《数据中心能耗限值》地方标准(DB31/652-2020)和其他要求),研究制定研发数据中心限制淘汰条件。开展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修订,将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标志性要求的数据中心项目纳入产业结构调整限制类;使PUE大于1.7、包括单机规模不超过800台、连续生产时间超过10年的规模小、效率差、利用率低的老数据中心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淘汰目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予以关停转产。,标志性要求,及时更新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升级和改造限制类别目录中列出的数据中心项目。对限制性项目,按规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在一定期限内禁止新建,允许改造升级。按照数据中心使用规定建设的项目,在原场地不超过现有总能耗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升级改造,对符合节能技术改造专项支持资金要求的项目予以支持;如果数据量大,应根据新数据中心的要求进行改造和扩建。对于在原施工过程中未执行正式程序的项目,必须限期改正。对于因条件限制无法升级的,应根据市场业务需求关闭数据中心或调整为边缘数据中心。对限期不能改造或者限期未改造的数据中心,依法依规责令关闭。
关闭并转移淘汰类别中列出的数据中心项目。按规定实施淘汰项目差别电价政策,2年内完成关停转产。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搬迁兼并业务,降低能耗可用于增加新机柜能耗。鼓励企业调整定位,向边缘数据中心转型。对限期拒不关闭的数据中心,依法依规责令关闭。
3.加快发展绿色节能数据中心
通过全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技改专项资金等政策引导,鼓励现有数据中心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高效清洁能源等多种方式开展绿色节能升级。
加快应用绿色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应用高密度集成等高效IT设备、液冷等高效制冷系统、高压直流等高效供配电系统、高效辅助系统技术产品能效、环境一体化测试等,推动SDN、无损网络、人工智能运维等应用。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飞轮储能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支持临港新区牵头建设国内氢能绿色数据中心试点。
不断提高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供能等配套系统,在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建筑物屋顶或外墙安装光伏,实现可再生能源供应;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电力交易、碳交易等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动全市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年占比逐年提高;试点建设零碳数据中心。
多措并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持探索数据与电力联合运营模式,充分发挥电厂资源综合优势,为新建数据中心提供电力、蒸汽、水等资源服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结合余热消纳的应用场景,鼓励通过自用和外加热等方式,加强数据中心机柜余热资源的利用。
4.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网络支撑能力
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重点布局数据中心,引入IPv6+、SDN/NFV、SRv6、智能无损网络等技术,合理增加网络核心节点,提高互联互通质量,优化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满足高速和低速需求 为满足扩展、灵活组网、快速开放等计算和网络融合的应用需求,我们将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的网络支撑能力。
做好集线器型数据中心集群的网络支持。推动骨干网架构优化,不断提升网络容量,优化分流路径,积极推进集线器型数据中心集群内和集群间高速网络直连,降低网络传输时延,实现T级带宽传输能力. 西方计算和国际数据流通构建网络基础。
提升城市级数据中心的网络互联能力。优化全市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在数据中心集群区域周边增加网络核心节点,推动在集群区域内和集群区域之间建立高速直连网络,提高网络容量,降低传输时延。
推动边缘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在重点企业、大型园区、重点商圈等区域,按需建设边缘计算网络接入节点,促进边缘数据中心之间、边缘数据中心与城市功能数据中心之间以及边缘计算应用的高速网络互联。奠定基础。
5.积极推进算力设施建设
鼓励提升数据中心计算能力,布局建设一批高性能、高吞吐量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优先使用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系统,推动异构计算部署CPU、GPU等功率,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AI训练和AI推理输出强大、高效、易用的计算能力。
推动第三方算力中心按需部署。推动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建设融合不同精度、多种技术的算力,满足智能制造、智能出行、城市治理等多种场景应用需求的算力中心。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区、张江科学城等区域发展需求,集聚网络、算力、算法等资源优势,推进服务业建设。全国及长三角地区,支持跨域资源。调度算力中心;
推进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建设。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建设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开发算力调度系统,推动本地和远程算力中心互联互通,实现同构或异构算力平台之间的智能化跨区域算力中心调度,满足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中小企业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需求。推动平台打造人工智能算力产业上游,带动国产智能芯片和自主框架的适配。推动下游算法开发,
完善算力服务体系。推进跨领域、跨运营实体计算资源池建设,通过优化调度服务体系、建立算力交易结算机制、加强计算效率衡量、增加数据开放共享、建设智能计算生态系统。跨地域共享,支持同构或异构算力平台之间的智能灵活调度,提升算力获取速度和算力利用效率。
6.规范化促进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管理
不断完善全市数据中心监测评估体系,纳入各数据中心日常监管,定期开展数据中心评估工作,为提升全市数据中心质量和运行质量,提升全生活水平提供支撑周期管理。
加快全市数据中心在线信息监测平台建设。支持在线监测数据中心基础信息、能效状态、碳排放、网络质量、计算资源等,以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能效提升,优化网络接入,分析停机和转移的影响,并对节能技术改造进行评估 提供平台和数据支撑,推动全市所有数据中心融入平台。通过相关技术认证,形成全市数据中心白名单,建立白名单动态管理机制。
定期对数据中心进行建设后评价。按照全市数据中心建设指引和相关标准,定期开展数据中心后评估。为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依据。
及时开展数据中心评估评估工作。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将及时对数据中心网络质量、服务能力、算力和效率、绿色低碳等进行评估和评价。通过发布排名和分析报告,形成赶超学习、争创一流的氛围。对于技术升级后的数据中心,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并出具证明,加强示范效果。
三、政策举措
1.加强新数据中心管理
一是加快建设城市能源消费支撑的新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申请人应当及时申请有关批复,尽快开工建设。项目征集评价合格后,尽快完成项目节能审查申请和建设准备工作,并在两年内投入运行。否则,将酌情撤销对项目的能源使用支持。. 相关企业有未通过节能验收的数据中心项目,不得参与新项目的征集。
二是强化项目申报严肃性。新数据中心项目投产后,建设申请人必须严格遵守申请中在项目建设场地、建设规划、功能定位、节能措施、关键指标、经营主体、股权等方面作出的承诺结构等,在规定期限内不得随意变更;未履行承诺,整改仍与承诺严重不符的,项目相关企业不得参与本市新项目的征集。
三是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十四五”期间,本市除国家重大项目(单独列入国家能源消费清单)、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外,其他项目的能源消费均纳入能源-原则上对地方政府进行节能目标评价。审查范围。各区要提高数据中心项目准入要求,依法加强数据中心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新建数据中心项目必须通过全市建设指引达标评估,并加强对能源消耗强度、技术创新和能效水平的指导。
2.加快完善数据中心政策标准体系
一是加强政策研究。研究制定数据中心差别电价管理、能源使用权交易、减免替代等管理政策,将部分规模较小、分散的老旧数据中心纳入产业限制淘汰目录,便于分类指导管理。
二是完善标准制定。结合技术发展、应用导向、产业支撑等要求,适时修订数据中心建设指南,研究制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围绕数据中心网络质量监测、算力效率评价、绿色节能低碳等方面,不断完善本市数据中心一系列地方标准。
3.提高配套资源供给
一是加强网络通信安全。通信运营商应增加对数据中心网络质量和安全的监控能力,提高网络通信质量;只有完成建设申请手续、通过节能审查、验收、机房运行安全评估的合法合规的数据中心,才能提供相应的数据中心。互联网接入服务。
二是优化网格结构和节点布局。只有合法合规、完成建设申请手续、通过节能审查、验收、机房运行安全评价的数据中心,方可申请供电接入;电力企业应不断完善电网容量配置,支持数据中心发展的电力需求;电力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数据中心供电和使用的监督管理;电力公司收到数据中心等高耗能用电企业的接入需求后,应及时上报我委审核。
三是完善全市能源、水等相关市政配套保障。本市其他能源、水务等企业要根据本市数据中心布局,优化相关市政设施的网络部署和节点设置,提高配套供应能力,同时做好监控和管理已建成数据中心的配套资源的使用情况。
4.提高数据中心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是加强安全运维。结合业务系统部署,数据中心运营商应确保日常运维,增强防火、防雷、防洪、抗震等防护能力,加强供电、制冷等基础设施系统的可用性,提高设备运行管理安全和业务。整体系统可靠性。
二是做好安全预案演练。数据中心运营商应根据数据中心级别和承载应用的重要性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 年 6 月 24 日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