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摘要:为什么当前的能源消费双控政策如此严格?从整个“十四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来看,未来五年单位GDP能耗降低13.5%,单位碳排放量也将降低18 %。“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下降18%。虽然“十四五”环保目标在数值上接近“十三五”,但按照边际成本递增的原则,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我国虽然去年提出了碳中和战略,但环保目标并没有明显提高,但难度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因此,“十四五”的环保压力还是很大的。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降低3%,环保要求仍然很高。从2019年各省能源消费指标完成情况来看,预计“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宁夏、辽宁、新疆、广西、广东等7-8个省份将无法完成、浙江等省。2021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上半年半数以上省份未完成能源消费“双重控制”的目标。其中,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环境压力最大。后续,即使国家双控政策有所放松,宁夏、广西、广东的环保压力依然严峻。
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缺口扩大,双控政策进一步催化市场情绪。从煤炭供需的几个简单指标来看,在需求方面,(1)今年1-8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1.3%,(2)全社会 不过,从煤炭供应来看,今年1-8月,(1)原煤产量普遍没有增加,(2)同时煤炭进口量煤炭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1%,(3)同时,我国煤炭库存总量为2009年以来最低。
从煤炭供需整体来看,即使各地没有双控和限电政策,今年冬天仍会出现缺电现象。客观原因是煤炭供应不足。预计煤炭短缺将持续一段时间,从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下半年工业增加值将大幅下降,煤炭供应紧张将继续推高商品价格。
文本:
一、为什么现在的能耗双控政策这么严格?
为什么当前的能源消费双控政策如此严格?从整个“十四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来看,未来五年单位GDP能耗降低13.5%,单位碳排放量也将降低18 %。“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下降18%。虽然“十四五”环保目标在数值上接近“十三五”,但按照边际成本递增的原则,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我国虽然去年提出了碳中和战略,但环保目标并没有明显提高,但难度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因此,“十四五”的环保压力还是很大的。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降低3%,环保要求仍然很高。从2019年各省能源消费指标完成情况来看,预计“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宁夏、辽宁、新疆、广西、广东等7-8个省份将无法完成、浙江等省。2021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上半年半数以上省份未完成能源消费“双重控制”的目标。其中,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环境压力最大。后续,即使国家双控政策有所放松,宁夏、广西、广东的环保压力依然严峻。
9月以来,能源消费双控政策不断升级。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体系的方案》。《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费双控指标管理能耗管理政策,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制定五年规划约束性指标,合理设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分解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消费双控五年目标。
“双管齐下”的目标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9月20日,中央纪委发表深度文章《高耗能重污染项目为何屡禁不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如何克服“两高”盲目发展项目?盲目开发优质项目,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西被点名批评吕梁市、宁夏中卫市等地区存在盲目启动、擅自建设、弱化对“两高”项目管理的监管。9月22日,中纪委“要闻”栏目转载《紧跟压力,为落实碳中和目标保驾护航,严防减量项目反弹》。
二、限电和能耗双控政策有关系吗?
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缺口扩大,双控政策进一步催化市场情绪。从煤炭供需的几个简单指标来看,在需求方面,(1)今年1-8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1.3%,(2)全社会 不过,从煤炭供应来看,今年1-8月,(1)原煤产量普遍没有增加,(2)同时煤炭进口量煤炭与去年相比减少了11%,(3)同时我国煤炭库存总量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我国从去年12月开始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煤炭进口环节整体供应减少。库存方面,目前煤炭库存为2009年以来最低,低于1800万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煤炭库存约6000万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煤炭库存为2500万至3000万吨,当前工业生产恢复以来,煤炭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已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从煤炭供需整体来看,即使各地没有双控和限电政策,今年冬天仍会出现缺电现象。客观原因是煤炭供应不足。预计煤炭短缺将持续一段时间,从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
对整体宏观经济影响最明显的是工业增加值和大宗商品:下半年工业增加值将大幅下降,煤炭供应偏紧将继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我们看到,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海外大宗商品价格(CRB工业指数)涨幅最大;从2021年9月开始,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华南工业品指数)环比涨幅明显高于海外,因此后续煤差和双重调控将继续支撑国内大宗商品价格。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就今冬明春能源供应保障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1
问:近期,部分地方停电,引发社会对冬季能源供应的担忧。国家发改委拟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冬季能源供应?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暖季能源供应保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和部署。针对近期能源供需紧张,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制度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采取多措并举加强供需调整,着力从六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保障居民用能安全。一是多渠道增加能源供应资源。依法合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有序增加煤炭进口,努力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保持中亚管道天然气进口稳定,确保燃煤发电机组全面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中长期合同“压舱石”的作用。推进煤炭发电供热中长期合同直接保险,全面签订年度和采暖季供气合同,尽快锁定资源。三是进一步做好能源有序利用。引导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制定有序能源消费规划,健全动态调节机制,有效确保用户知情并签订合同约定,确保方案可执行、可操作、科学实施。坚守保障民生用能底线,坚决避免出现限制居民用能的情况。四是充分发挥能源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作用。督促电厂在采暖季前将煤炭储量提高到安全水平,加快应急备用和调峰供电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储气设施注气计划,确保冬季前满载。五是理顺能源消费成本。在保障民生、农业、公益等领域能源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严格按照价格政策合理引导能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六是有效控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不合理用能需求,推进重点耗煤行业节煤限煤。
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今冬明春,我国能源供应有保障,我们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保障人民过冬。
2
问:东北地区是冬季保障能源供应的重中之重,社会十分关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保障能源供应?
A:东北地区天气恶劣,采暖季节长。居民对采暖要求高,社会关注度高。保障东北地区冬季能源供应,责任重大,责任重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向东北地区倾斜资源,全力保障东北能源资源平稳运行。
一是提高东北地区发电有效出力。组织中央发电企业在供热期间结合供热安排,合理安排机组检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燃煤机组启动水平,有效提高供电能力。优化电力运行方式,加强东北地区各省协调互助,合理调整东北地区外送电。
二是确保东北地区发电供热用煤供应充足。在签订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运输、需求企业签订一批中长期合同,实现中长期煤炭全覆盖东北三省的发电和供热合同。得以实施。同时,选择山西、陕西、蒙古一批条件较好的煤矿作为冬季应急保障重点煤矿,在用煤高峰期分阶段释放产能,重点保障东北地区。引导发电供热企业加大进口煤炭采购力度,
三是提高东北地区有序用电管理水平。指导东北地区进一步完善现行有序用电计划,确保居民、农业等民生领域用户用电不受影响。建立各级政府部门与电网企业的联动工作机制,在实施有序用电过程中严格提前告知用户,鼓励和引导用户主动错峰用电,坚决做到“无电源切断”和“限制限制”。用电不限于民用”,确保电力平稳运行。
3
问:在今年的冬季能源供应高峰工作中,如何保障民生能源需求,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答: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民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保障民生能源需求,保障人民过冬安全和温暖。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先后就保障民生和能源消费作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保障民生作为保障能源供应的重中之重。
一是民生能源在资源上得到充分保障。民生能源占总供给的比重不高,居民用电占用电量不到20%,民生用气不到用气总量的50%。为保障民生能源供应,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是落实民生能源合同全覆盖。为此,组织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签订煤电长期协议,实现煤炭发电供热全覆盖。同时,全面组织供气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供气合同,涵盖所有民生供气合同。要求各地将燃气公交车、出租车纳入民生用气范围进行保障。
二是严格按照价格政策,民生用能保持稳定。我国对民生电、气的价格政策有明确的规定。居民用电实行政府定价。居民生活用气实行门站标准价加合理浮动机制。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飞涨的背景下,有关方面已经很好地落实了这些政策要求。严格按照价格政策,民生用电、燃气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三是切实完善保障民生和能源消费的责任机制和技术条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冬季用电、采暖用气需求持续上升,调峰保供难度加大。在某些时期,要优先考虑民生问题,协调好民生能源消耗与部分工商业生产能源消耗的关系。为此,我们组织地方政府和煤炭、电力、天然气供应企业建立了可中断调峰用户名单,制定了减排方案,必要时科学有序实施“失保人员打压”。,也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保障民生和能源需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责任。地方政府要落实好能源保障民生主体责任,能源供应企业要落实好能源保障民生供给责任。只要有关方面切实履行职责,共同落实各项供应保障措施,就能充分保障民生能源需求,确保人民过冬安全温暖。
4
问:冬季高峰期电力供需情况如何?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冬季用电高峰?
答:今年冬季,受经济平稳增长、采暖用电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逐步增加,可能超过今夏和去年冬季的高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加强运行协调调度,确保供电可靠。今年冬天,全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约24亿千瓦,同比增加约2亿千瓦。有效高峰负荷将增加6000万千瓦以上,高峰发电量可超过12亿千瓦。国家' 最大的发电能力可以保证最高的用电负荷。需求,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冬季电力供应。
一是做好煤炭、天然气发电用电保障工作。加强供需形势研判,压实地方政府和企业保供责任,提前制定冬季用电煤、气保供方案,落实资源运力,备煤入冬前储备天然气,确保发电用煤和燃气供应充足。.
二是统筹加强供电保障能力建设。加快重要电网项目建设,确保燃煤、燃气机组满负荷发电,推动清洁能源多、足布局,多渠道提升供电能力。
三是根据电价政策理顺发电成本。指导各地有效组织电力市场交易,严格执行燃煤发电“底价+浮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让更多电量进入市场。合理定价,以反映电力供需和成本的变化。
四是科学制定和实施有序用电计划。做到“三个必须坚持”。要坚持“抑非利民”的方针,严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户用电。要坚持“用户知情、合同约定”,确保企业充分了解可中断负荷规模和执行条件,组织供电企业、用户、政府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要坚持“不停电”原则,科学安排用电,有序用电,严格落实有序用电,严禁停电。
5
问: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供需情况如何,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答:煤炭目前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家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经过近几年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煤炭生产、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今年以来,受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和国际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煤炭消费增长超预期,供需趋紧。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消费量将继续增长。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增加进口,利用储备资源和社会存量,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始终把保障采暖季煤炭供应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有效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措施。一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产增供。引导煤炭主产区和重点企业,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安全有效释放先进产能。二是进一步提高投产优质产能。支持具有优质产能的合格煤矿释放先进产能。三是适度增加煤炭进口。支持企业用好国际资源,保持适度进口规模,有效补充国内供给。四是着力提高煤炭储备水平。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准备一定规模的应急储备资源,重点增加电厂煤炭储备。五是着力保障煤炭发电供热需求。充分发挥煤炭中长期合同“压舱石”作用,组织生产、运输、需求企业在年度中长期合同基础上追加签订合同,推进煤炭发电、供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加强合同履约监管,确保发电供应。热力等民生用煤供应稳定,价格稳定。六是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稳定社会预期。
总的来看,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保证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需求,煤炭供应水平可以保证人民过冬暖和。
6
问:近期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这对我国冬季天然气保供有何影响?如何更好地保障采暖季民生用气需求?
答:今年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中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客观上会抬高我国天然气进口成本。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下,我们坚持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国内增储增产,加强进口统筹协调,加快提高储气能力。我们的影响力通常是可控的。特别是我国对居民用气实行标杆上门价格管理,国际气价上涨对人民用气的影响 生计和其他生计可以控制在最低限度。针对今冬明春国际国内天然气市场形势,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尽快采取措施,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确保人民群众用整个冬天都是安全和温暖的。
一是冬季供气保障明显增加。组织上游供气企业,大力促进国内储量上产。前8个月,国内天然气产量13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采暖季将继续保持安全高负荷生产。引导企业尽快安排现货LNG资源采购,保持管道气进口稳定。截至目前,已提前锁定资源1744亿立方米,确保冬季天然气供应,我们有信心做好今年冬季天然气供应。
二是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组织上游供气企业与各地签订全年、采暖季合同。大部分省区市签约量与上年实际消费量相比均有一定增长,为保障采暖旺季天然气供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 采暖季督促各方严格按照合同保证供气用气,维护供气用气秩序。
三是调峰保供能力显着增强。今年入冬前,全国可形成储气库容量270亿立方米以上,比上年进一步增加。冬季高峰期,每天可使用燃气2亿多立方米。同时,准备了一定规模的应急储气库,以保证应急调峰的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更新完善可中断非居民用户日3亿立方米清单,制定分级减排方案,做到随用随用。及时保障居民生活、取暖等民生用气需求。
四是强化民生用气重点保障。将民生用气全部纳入合同保障范围,落实供气用气保障责任。协调上游供气企业对北方清洁供暖重点区域的气源保障给予优先支持。冬季用气高峰期,若部分地区、部分时段供气紧张,将及时加强调度,保障民生等重点用气需求。
公司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926号中洋大厦写字楼21楼
电子邮件:
sales@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