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机房能耗管理 数据中心背后的故事(新经济导向·建设前线)
时间:2022-06-03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旅行卡已成为实施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旅行卡如何准确反映我们的旅行信息?如何选择和处理基础数据

“这一切都归功于计算能力和算法。”作为中国移动贵州信息技术部数据管理办公室的项目经理,陈浩·门尔清非常关注旅行卡的运营。“公司拥有2600多万贵州用户。依托我们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我们不断建立模型优化算法,确保旅行卡查询及时准确,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依据。”

如何使用数据信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如何设计数据中心的位置?陈浩在贵阳贵安新区工作,该地区是世界上超大数据中心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近日,记者来到贵安新区了解

应用程序

流行病预防目前占10-15%

长时间整日处理数据不可避免地让人感到无聊,但陈浩并不这么认为。相反,他觉得很有趣

“也许其他人会关注数据本身,而我们会更关注数据背后的数据。”早上8:30,当他来到数据中心时,陈浩必须先检查所有数据。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后,陈浩不得不处理用户投诉。听起来并不难。有时需要一些麻烦。“很多投诉都与旅行卡有关。有时投诉很多。因此,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也是关键。”

不久前,遵义赤水的一位用户打电话询问。很明显,他没有离开贵州,但他的旅行卡显示他去过四川泸州。怎么搞的?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是唯一的

强制算法有什么问题吗?陈浩赶紧召集团队进行研究分析

“只要有信号,手机就会主动连接到多个基站以生成位置信号。基站信号强弱。手机会在通话过程中自动捕获强信号,这可能导致边境漫游。这就像打乒乓球和跨越网络跳回。”赤水距离泸州只有一条河流,BTS信号无方向性。陈浩和他的同事一再证实,问题就在这里

“选择移动电话通信信号最强的三个基站,并使用业界先进的‘三角测量’算法计算具体位置,减少数据错误。”陈浩表示,以前,每天都要处理数百亿条手机产生的位置信号。如果没有数据中心,这些数据将最多存储30天,然后覆盖或删除。现在即使加上“三角定位”,数据量也会直接呈指数级增长,不存在这样的麻烦。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以确保旅行卡查询及时准确

“我们必须从算法开始!”据陈浩介绍,从建模到反复验证,十几人的团队加班加点,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团队先后构建了100多个数据分析模型,并根据边境漫游、出入境扩散、常住等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

“总之,目前,计算能力更强大,算法更科学。在严格遵守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旅行卡的用户体验更好,投诉减少了75%。”陈浩表示,“即使有2000人同时点击查询,也不会影响使用,更不用说每个人的手指灵活性和反应时间都不同,同时查询的用户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下午3点,陈浩还将与省交通厅联系,为当地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防疫工作有很多线索,但只占日常工作量的10-15%。这都是由于计算算法。”

维护保养

数据安全第一,24小时值班

一个数据室、250个机柜、数千台服务器和一个人的巡检只需半小时。网络部云运维支持总监杨福跃认为检查工作更高效,问题处理更及时

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机房的正常运行不应马虎

4月下旬的一天,杨福跃早早来到数据中心,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穿上防尘鞋套,拿起测温枪,开始了当天的巡查

“机房一般由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配有服务器、列车间空调、配电柜等。机房为封闭式设计,只能在巡检时使用。”当她来到机房时,杨福月首先测量了房间温度,然后观察墙壁是否破损和渗水,然后逐一检查每个端口的指示灯是否正常

杨福月突然停了下来,隔着玻璃仔细地看着服务员。原端口指示灯熄灭。他拿出手机,立即联系了后台

‘首先解释故障的具体位置,然后简要描述现场情况,以便后部进行故障排除。’不久,杨福跃收到了反馈。经过层层测试,系统内部问题已经消除,可能是现场物理问题

杨福跃接着检查端口的密封性,看看是否插得很紧。“我试了好几次,但指示灯还是不亮。这就是光学模块的问题。”在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获得授权后,他立即更换了光学模块。插入端口后,指示灯终于亮起

“这还没有结束。后台必须再次进行内部系统检测,以查看是否有任何异常数据。”杨福跃接到一切正常的消息后,填写了检查记录表,形成了闭环操作。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应首先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绝不能擅自操作。数据安全是第一位的。”

下午5:30,杨福月与同事们交接,并没有忘记告诉他们巡查重点。“我们24小时值班机房能耗管理,确保机房正常运行。”

施工

贵州具有适宜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具有低能耗的优势

上午9点,时间刚过,数据中心的一个会议室座无虚席,公司工程建设部项目施工经理张贤正组织了讨论和设计审查。这是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三期工程,装机容量7000多台,计划2024年完工

数字经济占GDP的34%,增速连续六年居中国首位。作为国家八大计算中心之一和大数据中心集群所在地,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是合理的

“与东部一线城市相比,贵州岩溶地貌广泛,地质结构稳定,水能丰富,煤炭资源丰富,是“西电东送”的发源地“数据中心能耗高,近一半的电力成本是设备散热产生的空调成本。张贤认为,当地气候更为重要。”贵州夏季平均气温24℃,全年无需开启空调。其优点是能耗低,有利于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考虑到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潜力发展数据中心并承担东部地区的计算能力需求,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位于贵州

2014年至2019年,位于贵安新区的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第二阶段最初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但实际上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由于大数据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数据需求正在增长。”张贤表示,三期工程也已启动

“根据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将提前三年进行规划,确保IDC存储、云计算等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据张贤介绍,除了更合理的选址外,设计也应该更加完善。“我们组织建筑结构、电气、通风、消防等专业人员对设计提出意见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