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新闻详情

劳动竞赛:亿万劳动者建功立业的舞台(组图)
时间:2022-05-13   

2011年至2014年,全国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4618.3万件,实现职工技术革新286.4万项,发明创造90.7万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63.9万项。

2011年至2014年,全国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4.618.30000条,实现技术创新286.40000项,发明创造90.70000项,总结推广先进的操作方法6< @3.90,000 个项目。

2011年以来,各级工会累计培训员工2.920.10000人。在岗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使780.90,000名员工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超过20万家企业、近2000万员工参与节能减排竞赛;成立工会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竞争覆盖率达到70.9%。

金沙江水电开发、西气东输工程、港珠澳大桥、新疆交通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西部大庆”、庐山地震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员工将参加劳动竞赛的火热场面。据统计,地方工会在省市级以上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重大工程竞赛活动近2万个。

这只是各级工会根据实际开展广泛的劳动竞争的一个缩影。从这个阶段开始,涌现出无数劳动模范和技术专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做主力军,建功立业”十二五

“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哪里,劳动力竞争就会随之而来。” 秉承这一工作方针,2011年以来,各级工会围绕主攻方向,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着力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组织职工广泛深入开展“十二五”“做主力、做贡献”的劳动竞赛。

——先后在金沙江水电开发、西气东输工程、港珠澳大桥、新疆交通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西部大庆”、庐山地震灾后重建等重大建设项目开展劳动竞赛工程质量、工期、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和谐团队建设,鼓励建设者发扬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为推进国家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等相关省市,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庆)秦新区、兰州新区、山西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等8个国家级新区(试验区)开展示范劳动竞赛,促进区域发展。各赛区企事业单位覆盖率和员工参与率均达到90%以上。

——深入开展“安康杯”赛事。“十二五”期间,在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共同推动下,“安康杯”竞赛覆盖面不断扩大,延伸至工业园区、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业所辖特殊行业,吸引了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加盟。据统计,大赛规模已从2011年的30万家企业和9000万员工,发展到2014年底的47万家企业和1亿员工。

在各级工会的努力下,劳动竞赛五年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目前,已成立工会的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竞争覆盖率达到80.6%,员工参与率达到81.2%;成立工会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竞赛覆盖率也达到70.9%,职工参与率69.1%。

同时,各级工会把组织劳动竞赛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加大组织机构建设、制定规划、加强管理考核、表彰奖励、加强宣传交流等力度。 ,从而促进竞赛活动的不断发展。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成立了以党委、政府(行政)或工会领导为主任、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劳动竞争委员会。

“小改小改”迸发出转型正能量

“2011-2014年,全国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4.618.30000条,执行率55.1%;实现技术创新286.40000条0.70000 项,37.60000 项专利,6<@3.90000 项先进操作方法的总结和推广;162 项国家职工技术创新奖,省部级高水平奖励7130项。” 这些数字显示了员工科技创新活动的“含金量”。

“十二五”期间能耗管理岗,各级工会以推进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开发为主题,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和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小创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一线工人的创新成就举世瞩目。2011年以来,工会推荐的3项一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级工会的积极培育下,劳模创新工作室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职工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新平台。目前,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共创建7.4万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了更多员工参与技术创新。据17个省(区、市)统计,仅2013年,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开展8.创新项目和课题5万余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以来,各级工会把节能减排作为“做主力、做贡献”的“十二五”劳动竞争的重要内容,展示了工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行动。

- 2010年至2011年,全国总工会与工信部联合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活动,向职工群众征求数百万条合理节能减排建议,数万条的论文。

——2011年,全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行业工会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据统计,已有超过20万家企业、近2000万从业人员参加了节能减排竞赛,促进了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

此外,2012年,全总与国家发改委等16个部门联合开展“十二五”节能减排全国行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员工之间。

培养能发明创新的高技能人才

开展劳动竞赛,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成为员工成长成才的舞台。

近年来,各级工会坚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职工技能普遍提高相结合,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组织动员广大积极开展在岗培训、技能培训、技术竞赛、技术交流、考核等工作。聘用“主任工”等活动激发了员工学习技术和实践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一组数据证明了员工素质提升的速度:2011年以来,各级工会共培训员工2.920.10000人次,在职培训活动、技能大赛等活动帮助780.90,000名员工提高技术水平;14.90000家企业实施“首席员工”、“金工”等制度,共选拔技能带头人5<@3.20000人,技能人才与师徒结对. 74.10,000 对。

同时,各级工会贯彻落实全国团队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团队建设作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广大职工的重要任务,广泛开展团队科技创新等活动。和团队竞赛,进一步巩固劳动竞赛活动。根据。

为搭建高技能人才和职工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平台,2012年,全总联合国家有关部委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据统计,全国约有4000万劳动者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实现了广泛参与、技能全面提升的目标。

从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增产节约运动,再到“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劳动成果竞赛——年计划”,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劳动竞赛,始终与时俱进,始终如一。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今,每年有数百个工作岗位和超过1000万员工参加地方和行业工会组织的各种技能竞赛。各级工会的努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培养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助推员工成长、企业发展、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

北京市总工会——

职业发展助推系统为员工成才“买单”

组织120个职业(工种)市级职业技能竞赛,约15.50000名员工参加;评估近400家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收集2000多项优秀成果;培训基地与社会培训机构培训资源有效整合,三年累计培训员工5万人次...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工会着眼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维护职工权益、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企业,促进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技能型人才建设。表现。

为促进全市职工职业能力全面提升,2010年,北京市总工会、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十二五”期间职工发展规划》等13个单位成立基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指导委员会,制定实施《基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计划(2011-2015年)》,使建设有规律可循北京市工会技能人才队伍。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北京市总工会构建了首都职工职业发展助推体系,形成了职工技能培训平台、职工技能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应用。以完善的制度、标准化的制度,全面保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北京市总工会启动了《在职职工职业发展促进计划》,针对已取得国家一级、二级职业资格的职工。 2013年10月后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获得2000元或1000元的补贴,有效激发了员工学习、充电、提升技能的积极性,惠及一线工人。

同时,北京市总工会以技术职工协会为依托,开展心理培训、“提高农民工高危行业技能”培训、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管理能力建设培训。在北京专职工会,并在三年内创业。培训等项目,邀请讲师99人,开展培训126期,培训员工5200余人;广泛结合首都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培训企业、职业学校、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和社会培训机构。培训资源有效整合,提供多层次、面向企业和员工的订单式技能培训;通过近千场比赛,120位职业技能冠军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浙江省总工会——

劳动竞争促进非公企业与员工“互利共赢”

目前,工人廖金国在比赛活动中解决了阀芯更换材料的技术难题,为公司节省了50万元,并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并获奖1万元。廖金国的故事只是浙江省工会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竞争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浙江企业95%以上为非公有制企业。其中,不少中小非公企业正在加剧粗放经营、数量扩张、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的矛盾,产品附加值低、要素成本上升的矛盾,企业国际化、高-技术和缺乏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冲突加剧。

“解决非公企业传统管理带来的问题,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驱动企业创新的力量。” 带着这样的认识,浙江省开始积极探索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力竞争。全省工会遵循市场规律,创新竞争理念,紧贴非公有制企业需求,先后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技能游戏等活动,大大提高了职工队伍建设水平。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创新热情。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以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民工为主的职工200万人次以上,举办了150多场省、1000多场和县级技能比赛。帮助40万员工实现技术升级。全省工会成立了700多个技术服务队伍,帮助企业解决了近4000个技术和管理问题。

此外,推广以员工命名的“高级职业操作方法”6000余项,建立各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900余家,考核聘用职业技能带头人20000余人。连续5次奖励“金锤奖”优秀员工,成功举办第三届“员工科技周”活动。

浙江省各级工会始终坚持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为基本标准,在规划、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劳动竞争。这些努力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企业通过劳动竞争提高了管理和效率;员工收入和薪酬增加,技能水平提高,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天津滨海新区——

深化劳动力竞争促进区域发展

2011年6月,值得纪念的天津滨海新区——全国总工会将该区劳动竞赛列为“全国促进区域发展示范劳动竞赛”,拉开了滨海建设劳动竞赛的新序幕。新区。

区竞赛组委会围绕建设美丽滨海中心任务,精心谋划部署,全面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以“为美丽滨海作贡献”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并表现出劳动作风”。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海岸,规划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当前,新区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五个重大机遇的叠加下,区委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美丽沿海地区建设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战略。

结合滨海新区地理范围广、经济类型多、系统复杂的特点。按照能落地、能复制、能推广的要求,四年来,滨海新区大赛组委会紧紧围绕区域发展主战场,注重顶层设计,发力推动劳动竞争机制、载体、领域创新发展,引领劳动竞争方向。更高的层次,更高的进步。

四年来,组委会坚持把提高员工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劳动竞赛的目标和任务,带领广大员工积极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和技术竞赛,使劳动竞赛已成为培训课堂和提高员工技能的工具。该平台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后劲。

经过四年的深入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劳动竞赛已成为广大员工为美丽滨海建设贡献力量的精彩舞台。

——四年来,在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的整体布局,从东到西的整体推进,从18396人中组织了54.80000名员工企事业单位参加比赛。.

——天津市劳模89人,全国、天津、滨海新区“5月1日”劳动奖章、奖章2252人,“工人先锋号”644人,涌现出一大批滨海新区建设标兵、建设标兵、模范集体。

- 广大员工提出6<@3.20000条合理化建议,创造经济效益42.8亿元;总结了1207种先进的操作方法。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文智慧保障。

金沙江水电工程劳动竞赛—

筑起创造劳动力、托起中国梦的大坝

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三峡集团公司在金沙江建设中开展了以“当主力军,为金沙江作贡献”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江河水电工程,旨在建设金沙江下游四个水电工程。根据特点,提出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表彰、分项目实施、分级发展、分类别竞争、分年度考核的“三统一四分”竞赛方式。

即四个水电项目的劳动竞赛工作由金沙江水电项目劳动竞赛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四个水电项目的劳动竞赛采用相同的竞赛形式和方案;劳动竞赛委员会统一命名、统一许可、统一奖励标准。同时,四个项目成立了劳动竞赛委员会,相对独立地开展竞赛活动;在同一项目中进行不同级别的比赛;不同行业和系统的参与单位分别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开展竞赛活动,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表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沙江水电项目有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参与建设,“A、B、C、D”四方与当地政府共建。为实现竞赛全覆盖,劳动竞赛将参赛单位分为施工、监理、设计科研、服务保障四类,分别举行竞赛。各组别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竞赛办法,各组别对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考核规则,按照不同的考核权重组合起来,形成各组别的考核评分体系。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社会保障、

金沙江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建设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促进了项目建设目标的高质量、高效、按时完成,而且提前1-2年蓄水发电,到达向家坝。,溪洛渡单位工程合格率100%,施工水平优良率92%以上,还通过组织职工技能竞赛,提升技术职称,建立农民工夜校,创办职工书店等,培养包括一线农民工在内的一流建设。团队和人才。近年来,有5名农民工获得全国5月1日劳动奖章。

此外,劳动竞争也促进了技术进步,促进了水电工程一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据统计,溪洛渡和向家坝项目建设共有25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行业或省科技创新奖。

上海市总工会——

打造三大体系,激发员工创造力

“广泛深入开展员工创新行动、技能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不断完善员工创新工作的组织晋升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三大体系’,提升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 上海市总工会为员工打造了众多创新品牌,引人注目,实现了员工素质提升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双赢。

——建立健全员工创新工作的组织晋升制度。上海市总工会以工作学习、工作创新、工作成功、工作奉献为主题,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和技能提升活动,推动形成“自主创新”企业、员工参与创新、市场领先。” 创新、政府推动创新、社会支持创新五位一体的城市创新格局。同时,推出了上海职工科技节、职工科技周、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

——建立健全员工创新工作的人才培养和激励体系。上海市总工会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核心,以职工发明家和职工科技创新人才为骨干,在理性建议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五小”活动和职工创新志愿者,培养了一批工人。一大批员工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2011年以来,先后评选出20名十佳职工发明人、20名十佳职工科技创新人才、55名职工技术创新专家、229名职工科技创新标兵;推荐职工创新优秀项目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评选优秀员工科技创新成果,实施员工晋升技师和高级技师奖励计划,大力培养员工高技能人才。

——建立健全员工创新工作支持服务体系。上海市总工会不断探索和实践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推动职工创新行动和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对职工专利培训和成果转化的服务和支持力度,让更多职工实施创新项目。,这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特别是在大力提升广大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同时,加强成果孵化,积极推动和释放员工的优秀成果。向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先进的操作方法,使员工的优秀创新成果得到复制和复制。晋升。

四川省总工会——

团队竞争给员工腾飞的翅膀

将开展劳动竞赛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把发展团队劳动竞赛作为加强和提高团队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这是四川省各级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一个鲜明特点。

2011年以来,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四川省总工会着力打造“五化五强”(即制度规范、执行力强;竞争指标、战斗力强)实效;创新力强;管理精细化,竞争力强;工作作风民主化,凝聚力强)团队活动,将劳动竞争的触角渗透到团队层面。

同时,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围绕安全生产、提效提质、创新科技和节能减排,通过团队升级大赛、团队合规大赛、明星团队评比赛、标兵之星明星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团队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员工,激发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团队竞赛和工人先锋号的创建,打造了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团队,带动团队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2011年以来,四川省职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两化互动”,广泛开展团队劳动竞赛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省规模以上参赛企业1.2万家,参赛队伍55.36万支,参赛队伍90.38%,员工参加团体赛人数达到1657万人。

庐山地震后,四川各级工会在灾区加紧创建工人先锋号,鼓舞了一线工人的士气,弘扬了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让“工人先锋号”大旗高高地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飘扬。“工人先锋号”旗帜先后授予在搜救、医疗、卫生防疫、电力、通讯、道路应急救援、地质灾害勘查、救灾物资运输等方面努力工作的优秀救援集体。多达 800 多个面孔。其中,四川省总工会领导来到灾区现场并授予“工人先锋号” 救援和救援单位的旗帜。有52条横幅。

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竞争成效显着

中国能源化工联盟:

短短五年时间,15022家能源化工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643万从业人员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减排技术创新19850件,节能减排发明创造4461件,节能减排专利2175件。在这个过程中,各级能源化工工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能源化工总工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动员和组织产业工人立足结合实际,以“三比一”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达标竞赛。包括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每年30万台、60万台火电机组的劳动竞赛;与石化联合会围绕能效领跑者活动,共同开展比较创新、比较技能、比较管理,

同时,各级工会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等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活动。工会、北京市工会等单位深入开展“节能减排、降本降耗”劳动竞赛活动,动员90%以上员工参与竞赛活动;员工素质等方面多管齐下,开展“五五创”劳动竞赛和“节能减排我献策”活动,每年一次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创造效益约4000万元。

中国能源化工总工会也注重源头参与,推动节能减排。2013、2014 连续两年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召开联席会议,就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友好且本质安全的行业。2014年9月,他们会同石化联合会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和化工行业劳动力竞争和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指导意见,为企业提效降本创造条件。

在能源化工工会体系中,各级工会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企业能耗和排放水平明显下降。例如,截至2014年底,中国石化集团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55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7.0%,节约能源。节能737万吨标准煤,相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8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

“从岗位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开展各类节能减排劳动竞赛。”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在钢铁、有色、建筑等行业开展的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应运而生。效力。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共有326家企业、280万员工参加了比赛。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坚持把完善工作服务体系作为确保活动成效的首要任务,推动建立全委会-行业协会-“四级”工作服务网络。企业车间和团队。工会主动与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协会进行沟通,成立各类行业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以公司党政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企业活动领导小组、工会等纳入企业的核心工作。同时,为把握和督促行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同时,坚持求真务实、助危解难,把推进工作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节能减排劳动竞赛工作与深化全委会改革的重点工作。包括与重大项目建设相结合,推动200多家企业、200万以上员工参与,完成节能减排预期指标;效率提升”中心,动员员工广泛开展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将节能减排融入科技创新,激发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合企业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动员行业从业人员参与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针对企业生产经验中的薄弱环节,查找漏洞,查明原因,落实到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管理需要效率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在行业内强硬、响亮、站得住脚、传播开来的个人、企业和赛事脱颖而出。在提高广大员工节能降耗相关业务技能的同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效果,不断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发展。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